[发明专利]一种自运转的间层物料输送装置及污染土壤的干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13792.4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50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余云飞;高爱民;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F26B17/12;F26B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尹丽云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转 间层 物料 输送 装置 污染 土壤 干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污染土壤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自运转的间层物料输送装置及污染土壤的干燥方法,该输送装置包括支承装置,以及可转动地竖直安装在支承装置上的内筒体,内筒体内固设有第一螺旋叶片,内筒体的外壁上固设有第二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外围设置有与内筒体同心的外筒体,物料由内筒体上方进入沿着第一螺旋叶片下落带动内筒体转动,并通过第一螺旋叶片转动的动力直接或间接带动第二螺旋叶片转动。有益效果是:采用该结构的输送装置利用了物料自身的重力下落推动第一螺旋叶片转动,使得内筒体转动,同时带动第二螺旋叶片转动,实现装置内层及夹层同时输送物料,且无需借助外界动力设备,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土壤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运转的间层物料输送装置及污染土壤的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热脱附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可以对已经被有机物污染的场地土壤进行快速修复,并且能够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该技术是采用加热方式将被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加热至有机污染物沸点以上,使吸附于土壤中的有机物挥发,脱附进入气相,成气态后再进行分离处理,实现与土壤的分离,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脱附后含有机污染物的废气再通过其他手段进行无害化处置。热脱附技术可有效去除各种易挥发性类型的有机污染物,除了针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如氯代甲烷、氯代乙烷、氯代乙烯等),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如长链卤代脂肪烃、芳香烃等)有比较好的去除效果之外,也可以有效去除例如包括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DDT、二噁英、含氯农药等难挥发、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土,并且对多种不同沸点的有机污染物可以一次加热处理以便达到修复目标。
但是热脱附技术因为其能耗高,导致运行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热脱附技术的应用。而通过理论计算可以获知,土壤含水率的高低将显著影响热脱附处置过程能耗的高低大小,当土壤含水率由20%提高至30%时,理论能耗需增加约33%,因此热脱附技术通常要求污染土壤的含水率不得高于20%。
在现有的热脱附技术应用实例中,对土壤进行预干燥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设置密闭大棚,在密闭大棚内翻抛土壤使其自然风干,这种方式虽然可以降低含水率至适宜范围,但是大棚的投资成本及翻抛作业的运行成本较高。此外,由于热脱附处置后的土壤温度较高,通常可达300℃~500℃,导致出料口附近温度高,工作环境恶劣。因此有人提出利用热脱附出料土壤余热预干燥污染土壤,通过间接传热的方式加热污染土壤至一定温度后降低其含水率,但是现有的处理设备都需要通过提供额外动力来带动各个部件运行输送,设备结构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运转的间层物料输送装置及污染土壤的干燥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设备结构复杂、搭建困难,需要借助动力设备才能运行,浪费资源、成本高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运转的间层物料输送装置,包括支承装置,以及可转动地竖直安装在支承装置上的内筒体,所述内筒体内固设有第一螺旋叶片,所述内筒体的外壁上固设有用于输送物料的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外围设置有与内筒体同心的外筒体,物料由内筒体上方进入沿着第一螺旋叶片下落带动内筒体转动,并通过第一螺旋叶片转动的动力直接或间接带动第二螺旋叶片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该结构的输送装置利用物料自身的重力下落推动第一螺旋叶片转动,使得内筒体转动,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输送物料,无需借助外界动力设备,降低了成本,而且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上的不同温度的物料还能通过内筒体壁面实现热传递,充分利用了资源。
进一步,所述内筒体的顶部设有与热脱附处理机构出料口连接的内筒体进料口,内筒体的底部设有内筒体出料口,内筒体出料口直接出料,所述外筒体一端的侧面设有与物料输送装置连接的外筒体出料口,外筒体出料口出料至料仓或与热脱附处理机构的进料口连接,外筒体另一端的侧面设有与物料输送装置连接的外筒体进料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合适的位置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使得内筒体内和外筒体内的物料可以连续不断的稳定输送,互不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37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