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区旱稻及其种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14351.6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9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孙宗仕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宗仕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G13/02 |
代理公司: | 11514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安娜 |
地址: | 4082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区 旱稻 及其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区旱稻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地整地:选择向阳、背风良好的地块作为种植地,翻土深耕;开厢与施肥:将种植地开厢,每两厢之间开设肥料带沟,之后在肥料带沟内施用肥料;作埂与盖膜:在肥料带沟上作埂,之后在埂面上盖膜;播种:在盖好膜的埂面上,实行定距打孔播种,且当日均气温连续3天在8~10℃以上时,播种旱稻;之后实施田间管理。本发明提供的山区旱稻种植方法,尤其适用于海拔1000~2500米的山区旱稻微膜覆盖保温栽培,其有效打破了海拔1000米以上山区旱稻种植从无到有的历史;充分利用了山区昼夜温差大而有利于籽粒作物积累淀粉等有机质的优点,最终得到成米率高、米质优、有机绿色、品质好的稻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区旱稻及其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农业大国,水稻的产量和安全直接关系的国民体质的健康安全;然而,现有的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比较有限,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农业需要,因此,在水稻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大力推广种植旱稻十分必要。
旱稻,亦称陆稻,性耐旱,适于旱地种植的栽培稻,泛指能适应生长于无垠旱地、坡地及干旱生态环境下的栽培稻类,是水稻的变异型。旱稻的原始栽培可追溯到7000年前,通常种植于热带、亚热带的山区、半山区的坡地、台地或温带的少雨旱地。旱稻和水稻在形态、生理上有不少差别,但一般在缺水状况下才表现明显。旱稻种子发芽时需氧较多,吸水力较强,而需水量较少,在15℃的温度下发芽较水稻快。芽鞘较短,中茎较长,第一、二完全叶较大,对氯酸钾的抗毒性较强。旱稻的粗根比例较大,根系发达,分布较深。主根上产生均匀的细根,根冠比较高,抗旱性强。在水田种植的旱稻和水稻,其根系的差异并不明显。旱稻的叶面积大,叶片生长缓慢,叶的中筋较厚,维管束和导管的面积较大,表皮较厚,气孔数较少,厚壁细胞较小,这些特性都与耐旱性较强有关。绝大部分旱稻品种的叶色淡绿,叶片长而下垂。旱稻通常在旱地或干田直播种植,虽然旱稻生长对光照、温度要求与水稻相似,但与水田生长的水稻不同的是旱稻无需水层;因此,旱稻种植显著节省了劳动力投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虽然旱稻具有上述众多优势,然而,基于山区每年冷露时节早及缺水、季节性强、活动积温低、周期短的特点,目前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还未有应用保温栽培技术实施旱稻种植的先例。基于此,研究一种新型的适于山区旱稻的种植方法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山区旱稻及其种植方法,尤其适用于海拔1000~2500米的山区旱稻微膜覆盖(主要起保墒保温作用)保温栽培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有效打破了海拔1000米以上山区旱稻种植从无到有的历史;且其充分利用了山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籽粒作物积累淀粉等有机质的优点,能够得到成米率高、米质优、有机绿色、品质好的旱稻。此外,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操作简便,有效解决了山区产业单一的不足,带动了山区的产业发展。
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宗仕,未经孙宗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43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西瓜种植大棚
- 下一篇:一种水稻光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原原种批量繁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