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16434.9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3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冯亮;王昱;张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郑虹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氨基甲酸酯农药 检测 快速检测 显色剂 标准浓度曲线 酚类化合物 正相关关系 碱性条件 可见光谱 快速筛查 试剂毒性 灵敏度 构建 下水 农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为:(1)氨基甲酸酯农药检测的标准浓度曲线的构建,(2)未知样品中氨基甲酸酯农药的测定。该检测方法基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酚类化合物,酚与显色剂之间发生反应使显色剂可见光谱发生改变,且变化程度与农药浓度呈现正相关关系,从而实现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检测,该方法操作简便,所用试剂毒性小,稳定性好,灵敏度较高,且价格低廉,适用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现场快速筛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继高毒的有机氯、有机磷类农药之后发展起来的合成农药,该类农药具有选择性强,高效,广谱,对人畜低毒,且易分解和残留少的特点,因此,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其毒性较有机氯、有机磷类农药低,但研究表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并且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列为2A类致癌物。长期通过饮食接触该类农药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健康隐患。
对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精确高灵敏测定方法主要使用大型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但仪器价格昂贵,操作繁琐,且试剂消耗量大,不能满足日常食品安全高通量检验的需求。胆碱酯酶抑制法快速,便捷,但试剂昂贵,且保存困难。因此,亟需发展一种简便、灵敏且价格低廉的方法实现广泛使用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所使用试剂用量小,毒性低,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检测方法,具体为:
(1)氨基甲酸酯农药检测的标准浓度曲线的构建:分别配制1mL含有0、2、4、6、8ppm氨基甲酸酯农药水溶液,在每个水溶液中各加入5-50μL的10g/L碱溶液进行水解;然后,在上述溶液中分别加入50-200μL显色剂,反应一段时间后,倒入光程为10mm的比色皿中,利用可见光谱仪进行波长扫描,可得到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将反应后溶液的吸光度与其对应氨基甲酸酯农药的浓度进行线性拟合,可构建氨基甲酸酯农药检测的标准浓度曲线;
(2)未知样品中氨基甲酸酯农药的测定:取1mL未知样品,在其中加入5-50μL的10g/L碱溶液进行水解;然后,在上述该溶液中加入50-200μL显色剂,反应一段时间后,倒入光程为10mm的比色皿中,利用可见光谱仪进行波长扫描,可得到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将该吸光度值代入步骤(1)中所构建的标准浓度曲线中,可计算得到未知样品中氨基甲酸酯农药的浓度。
所述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异丙威、速灭威、仲丁威、克百威、西维因、甜菜安、甜菜宁、残杀威、丁硫克百威或丙硫克百威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所述的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所述的显色剂配制方法为:将质量浓度为1-10%的4-氨基安替比林水溶液与氯化四氨合铜溶液混合,混合体积比例为10~1:1,现用现混合。
所述氯化四氨合铜溶液的配制方法为:将质量浓度为5-10%的氯化铜水溶液与浓氨水混合,混合体积比例为1:1~5,常温密封保存。
所述可见光谱仪波长扫描范围在400-700nm之间,并以纯水为零点扫描基线。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快检方法基于简单的化学显色原理实现广泛使用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检测,无需大型仪器,操作方便;
2.快检方法所使用的试剂用量小,毒性低,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方法。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64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