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抛丸器叶片及叶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16645.2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1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颜新宇;王守仁;王高琦;王立虎;杨学锋;付坤;薛传艺;张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C5/06 | 分类号: | B24C5/06 |
代理公司: | 山东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57 | 代理人: | 孙超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抛丸 叶片 叶轮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抛丸器叶片及叶轮结构,其中,抛丸器叶片,包括具有工作面和背面的片体,以及连接在片体上的底座,其中,工作面与背面相对而确定出片体的厚度,其特征在于,在以丸料进入工作面的一端为头端,从工作面上抛出的一端为尾端所确定的方向上,从头端到尾端所述厚度逐渐增大,或者在工作面的中前段逐渐增大,且工作面的后段的最小厚度不小于中段最大厚度的0.8倍,同时,后段的最小厚度不小于前段的最大厚度。依据本发明能够在整体上提高抛丸器叶片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抛丸器叶片,以及装有此抛丸器叶片的叶轮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抛丸清理工艺不受被清理件的大小、形状和重量的限制,而且该工艺能够提高机械产品和金属构件的抗疲劳性能,消除应力集中,延长其使用寿命,优化工件的表面工艺状态,大大提高清理效率,减轻清理工作的劳动强度,减轻环境污染,故抛丸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抛丸器叶片是抛丸设备的核心部件,现有的抛丸器叶片的形状结构主要有平面直叶片、前曲叶片、后曲叶片等,尽管叶片形状各有不同,但其共有属性是其片体的厚度都是均匀的。
应知,抛丸器的工作过程如下:进入抛丸器的弹丸在分丸轮内基于抛射产生初次加速,通过套装在分丸轮上的定向套窗口抛出,然后在叶片的工作面上进行二次加速,加速后抛打到工件表面上。弹丸在二次加速阶段,表现为在叶片的不同位置速度不同,故叶片的磨损情况也大有不同。一般来说,顺弹丸运动方向磨损逐渐严重。
可以理解的是,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4772126U,其叶片是一种平面直叶片,其在叶轮上径向设置,在叶轮的径向,叶片各处的线速度不同,离心侧线速度大,向心侧线速度小,换言之,钢丸在叶片根部的线速度相对较小,而在叶片的尾部线速度比较大。
有鉴于此,由于传统抛丸器叶片的片体是等厚度的,因此磨损失效一般发生在叶片的尾部。
在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 106425886A中,公开了一种Y型叶片抛丸器,其实际具有两个工作面,其整体的强度比较高,但分属于两个工作面仍然属于具有均质厚度的叶片,该种结构并不能有效改善叶片尾部容易失效的问题。
中国专利文献CN204976374U公开了一种在叶片基体上粘接一层由粉末冶金材料支撑的耐磨体的叶片,其改善的仍然是整体叶片的耐磨性能,失效仍然主要出现在叶片尾部,尽管其耐磨体可以更换,从而使叶片基体能够长期使用,然而叶片基体通常由成本相对较低的材质制作,粉末冶金材料属于成本比较高,加工难度比较大的合金材料,其整体上并不能节省成本。同样地,中国专利文献CN204843880U,也采用了在叶片上覆膜,从而提高叶片的整体耐磨性,也同样,其叶片结构仍然是均置厚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片片体在工作面方向上具有变厚结构的抛丸器叶片,以及配装该抛丸器叶片的叶轮结构,以提高片体的整体使用寿命。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抛丸器叶片,包括具有工作面和背面的片体,以及连接在片体上的底座,其中,工作面与背面相对而确定出片体的厚度,其特征在于,在以丸料进入工作面的一端为头端,从工作面上抛出的一端为尾端所确定的方向上,从头端到尾端所述厚度逐渐增大,或者在工作面的中前段逐渐增大,且工作面的后段的最小厚度不小于中段最大厚度的0.8倍,同时,后段的最小厚度不小于前段的最大厚度。
上述抛丸器叶片,可选地,所述背面为平面,所述工作面为连续可导的连续面。
可选地,所述底座为矩形板,该矩形板与背面垂直;
底座有两个,分居于片体对丸料导引方向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66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