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槽式张力盘式多重集聚纺纱方法及其纺纱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17403.5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9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可帅;徐卫林;夏治刚;李文斌;李璐;郭维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5/72 | 分类号: | D01H5/72;D01H13/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4 | 代理人: | 李彦孚,陈瑞华 |
地址: | 43022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槽式 张力 多重 集聚 纺纱 方法 及其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张力盘式多重集聚纺纱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带槽式张力盘式多重集聚纺纱方法及其纺纱机构。
背景技术
细纱工序是整个纺织工业的基础和关键,细纱环节所产生纱线的质量直接决定后续纱线的加工环节,如织造效率和布面效果。毛羽和条干是衡量纱线质量的重要指标,纱线条干和毛羽不仅影响针织等后续工艺的生产效率,而且影响最终产品的整体外观质量。在现有市场长,一些纺纱生产厂家已经着力开始对纱线条干和毛羽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459313U,公开日2010年05月12日,发明名称为带沟槽的压力棒隔距块,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沟槽的压力棒隔距块,包括隔距块和固定在隔距块左右两端的压力棒,在压力棒左右对称的侧壁上开有呈倒三角形的凹面槽I和呈三角形的凹面槽II,凹面槽I位于凹面槽II的正上方且其槽面大于凹面槽II的槽面,凹面槽I的尖形底面与凹面槽II的尖形顶面恰好相接。该发明带沟槽的压力棒隔距块在纺纱过程中,须条截面在通过呈倒三角形的凹面槽I受到收缩作用后又通过呈三角形的凹面槽II受到发散作用,须条截面受到的控制减小从而影响了成纱质量。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361784A,公开日2013.10.23,发明名称为细纱集合器,在细纱机牵伸区安装集合器,可以缩小纤维须条的宽度,整理浮游纤维,减少飞花以及牵伸胶辊因静电吸附产生的胶辊花和绒辊花,降低原料消耗,显著降低成纱毛羽,而纱条通过集合器时集合器对纱条强制挤压,集合器与纱条产生摩擦,影响成纱质量恶化其条干。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757762A,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发明名称为 一种对须条进行整纤的纺纱方法,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对须条进行整纤的纺纱方法,该方法在环锭纺纱技术的基础上,在细纱牵伸区内加装一种对须条进行整纤处理的装置,增加了对牵伸区纤维的控制,对纤维根数逐渐减少的须条起到捋顺的作用,装置最前端的位置非常接近前皮辊与前罗拉的啮合线,可显著降低成纱毛羽,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和成纱强力,同时减少细纱加捻三角区边缘纤维被吸棉管吸走成为风箱花的现象,有利于提高细纱制成率,然而该方法只能对细纱牵伸区的纤维进行控制,对前钳口出来的纤维没有任何管理,特别是进入纺纱三角区的纤维无约束,该方法对提高环锭纱线的作用不够明显。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357972A,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发明名称为一种须条纤维双重集聚的纺纱方法,提出了一种须条纤维双重聚集的纺纱方法,该发明采用在环锭细纱机前牵伸区加装预集聚装置,须条通过上胶圈和下胶圈共同组成的握持钳口输入预集聚装置,经预集聚装置预集聚处理后的须条,从前皮辊和前罗拉组成的前钳口输出后,经重集聚装置集聚处理后,经导纱钩,钢领、钢丝圈,卷绕在细纱管上,由于导纱钩的升降导致重集聚区的重集聚包围弧不断变化,重集聚包围弧长度太短,重集聚效果不稳定。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357973A,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发明名称为一种调节纱线张力平衡的重集聚纺纱方法,提出了一种调节纱线张力平衡的重集聚纺纱方法,该发明采用在环锭细纱机前牵伸区加装预集聚装置,须条通过上胶圈和下胶圈共同组成的握持钳口输入预集聚装置,经预集聚装置预集聚处理后的须条,从前皮辊和前罗拉组成的前钳口输出后,,纱线经重集聚装置、张力平衡装置后,再经导纱钩,钢领、钢丝圈,卷绕在细纱管上,该方法解决了导纱钩的升降导致重集聚区的纺纱张力不断变化,重集聚包围弧长度短,重集聚效果不稳定的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张力平衡装置有捻陷,阻止了捻度的传递,进而影响纱线条干和强力。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451981A,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发明名称为一种具有改善重集聚纺纱包围弧长的重集聚纺纱方法,提出了一种具有改善重集聚纺纱包围弧长的重集聚纺纱方法,该发明采用在环锭细纱机前牵伸区加装预集聚装置,须条通过上胶圈和下胶圈共同组成的握持钳口输入预集聚装置,经预集聚装置预集聚处理后的须条,从前皮辊和前罗拉组成的前钳口输出后,经重集聚处理器对须条进行重新聚集处理后,再经过增大包围弧长重集聚器处理,然后导纱钩,钢领、钢丝圈,卷绕在细纱管上,该方法解决了导纱钩的升降导致重集聚区的重集聚包围弧不断变化,重集聚包围弧长度短,重集聚效果不稳定的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增大包围弧长重集聚器处理装置有捻陷,阻止了捻度的传递,而影响纱线条干和强力。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544024A,公开日2016年5月4日,发明名称为一种张力盘式重集聚纺纱方法,提出了一种张力盘式重集聚纺纱方法,其采用在前胶辊和前罗拉组成的前钳口前方加装张力盘式重集聚纺纱装置,粗纱经牵伸从前钳口输出后,进入重集聚纺纱装置,经过重集聚纺纱装置的处理后再经张力盘式重集聚纺纱装置、经导纱钩,钢丝圈、钢领,卷绕在细纱管上。利用本发明纺制成的张力盘式重集聚纱线,可有效降低环锭纱线表面毛羽,提高纱线强力,改善纱线条干,但是该张力盘式重集聚纺纱方法操作麻烦,接头需要抬起集聚轮,同时大规模应用中集聚轮容易积花导致转动不顺畅引起断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74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