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17576.7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1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高鸟洋;山口昌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5/08;G02F1/13357;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温剑;陈英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装置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面光源装置和显示装置。面光源装置(100)具有基板(120)、以一定间隔配置在基板(120)上的多个发光装置(130)、以及与基板(120)大致平行地配置在多个发光装置(130)上方的光漫射板(160)。发光装置(130)包括发光元件(140)和光束控制部件(150)。在从沿着发光装置(130)的光轴(LA)的方向到自发光装置(130)射出最高光度的光的方向为止的角度范围内,来自发光装置(130)的光的光度随着相对于光轴(LA)的角度的变大而逐渐增大。在以光轴(LA)的方向为0°时,来自发光装置(130)的最高光度的光的出射角超过78.7°。面光源装置(100)满足H/P≦0.2和I1/2/I0>6这两个数式。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510041255.7、申请日为2015年1月27日、发明名称为“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光源装置及具有所述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等透射型图像显示装置中,有时使用直下型的面光源装置作为背光源。近年来,逐渐使用具有多个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直下型面光源装置。这样的面光源装置中,在发光元件上方配置有用于对来自发光元件的射出光的配光进行控制的光束控制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A和图1B是表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面光源装置(面发光单元)10的结构的图(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8(a)和图8(b))。图1A是面光源装置10的立体图,图1B是面光源装置10的剖面图。如这些图所示,面光源装置10具有:壳体20、配置于壳体内的基板(安装板)30、以及以一定间隔配置在基板30上的多个发光装置(发光单元)40。发光装置40具有发光元件42、以及配置于发光元件42上方的光束控制部件(透镜部)44。光束控制部件44的入射面和射出面形成为能够使来自发光元件42的出射光扩展。这里,假设光漫射板50配置于壳体20的开口部。光漫射板50的上表面作为发光面而发挥功能。
图2是表示发光装置40的配光特性的曲线图(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6)。如该曲线图所示,在相对于发光装置40的光轴为较大角度的范围内,从光束控制部件44射出较多的光,与此相对,在相对于发光装置40的光轴为较小角度的范围内,基本上不从光束控制部件44射出光。因此,在仅将一个发光装置40配置在基板30上的情况下,发光面中的、发光装置40的正上方区域的辉度低。然而,在将多个发光装置40配置在基板30上的情况下,如图1B所示,在某个发光装置40的正上方区域中,到达来自其他发光装置40的射出光。其结果,面光源装置10中发光面的辉度不均变小。
如图1B所示,设发光装置40的中心距(间距)为P(mm),设基板30的上表面与光漫射板50的下表面的间隔(高度)为H(mm)。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8(b)(本申请的图1B),则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面光源装置10中,H/P约为0.77。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21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图2所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面光源装置10中,为了消除发光面的辉度不均,将发光装置40的峰出射角(peak emission angle)调整为,相对于发光元件42的光轴大一定程度的角度(约63°)。这里“峰出射角”是指光度最高的光的出射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75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小提灯
- 下一篇:一种轴温信息传输系统及其轮轴天线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