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差分服务播发安全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19114.9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9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周睿;许允波;高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 31302 | 代理人: | 包文超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服务 播发 安全性 方法 | ||
1.一种增强差分服务播发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用户购买差分账号;
步骤12,差分服务系统生成差分账号池、初始账号和服务账号;
步骤13,判断用户是否想手工在终端设备上输入差分账号;如是,执行步骤14;如否,执行步骤15;
步骤14,告知差分账号池,执行步骤141;
步骤15,告知初始账号,执行步骤151;
步骤141,用户手工为每个终端设备输入差分账号,执行步骤16;
步骤151,用户为所有终端设备输入相同的初始账号,执行步骤16;
步骤16,等待终端设备接入;
步骤17,终端设备第一次接入播发系统;
步骤18,根据终端设备上传的初始账号进行鉴权,判断是否鉴权通过;如否,执行步骤19;如是,执行步骤20;
步骤19,鉴权不通过,断开连接;
步骤20,鉴权通过,执行步骤21;
步骤21,为终端设备分配差分账号,并返回给终端设备;
步骤22,终端设备根据分配到的差分账号进行连接,认证和鉴权,判断是否鉴权通过;如否,执行步骤23;如是,执行步骤24;
步骤23,鉴权不通过,断开连接;
步骤24,鉴权通过,根据差分账号相应的服务规格进行播发,执行步骤25;
步骤25,播发差分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差分服务播发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之后还包括步骤13a:
步骤13a,判断用户是否想通过OpenAPI方式对所有终端设备进行管理配置;如是,执行步骤14a;如否,执行步骤15a;
步骤14a,告知服务账号,用于OpenAPI访问鉴权;
步骤15a,用户没有OpenAPI开发能力,则提供管理控制台方式给用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差分服务播发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8中,如果用户上传了终端设备序列号,根据终端设备上传的初始账号和终端设备序列号进行鉴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差分服务播发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1中,如果用户绑定了差分账号和终端设备序列号,根据预先绑定的关系为终端设备分配差分账号,否则在差分账号池配额允许范围内为终端设备自动分配差分账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增强差分服务播发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为终端设备分配差分账号时超过了差分账号池配额,则不允许终端设备接入播发系统,并触发用户报警,通知用户配额已到,需要增加配额。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增强差分服务播发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差分服务播发过程中恶意用户获知了初始账号,在合法终端设备接入播发系统前抢占差分账号,则通过提供绑定终端设备序列号的方式解决。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增强差分服务播发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差分服务播发过程中恶意用户在用户没有设置终端设备序列号之前就已抢占差分账号,则通过提供强制注销绑定关系的方式解决。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增强差分服务播发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差分服务播发过程中恶意用户不仅获知了初始账号,还知道终端设备序列号,则通过提供用户设置允许接入激活的时间窗口的方式解决,用户设置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时间窗口,然后他的终端设备在所述时间窗口内接入激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增强差分服务播发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在所述时间窗口内发现两个及以上终端设备序列号相同的终端设备先后连接服务端,则要求终端设备上传标识所述终端设备的信息,服务端触发报警给用户,并提供用于标识所述终端设备的信息,由用户进行人工选择合法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的信息包括IP地址和操作系统版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未经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911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功率模块和电力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上行信道处理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