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按摩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19333.7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3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23/00 | 分类号: | A61H23/00;A61H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邹飞艳,张苗 |
地址: | 241002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按摩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体按摩器材,具体地,涉及新型按摩设备。
背景技术
腰是人身体上胯上胁下的部分,其在支撑人体和协调躯干运动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腰部区域最主要的核心部件是腰椎,一旦腰椎受损,将会大大影响腰部力量,使得人的整个身体处于难以支撑的状况,自然会带来无法弯腰、无法行走的后果,严重时甚至导致人长时间卧病在床。
由此可见,腰椎的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中之重。然而,随着日常生活中,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繁重的体力劳动都会引起人腰椎受损,因此,恢复受损腰椎,保证身体健康变得十分重要。
现有对腰部保养较有效果的方式为通过外力按摩人体背部,这是一个较长时间的恢复过程,使得按摩师在长时间手部按摩后倍感疲惫,也同时会影响按摩康复的效果。
因此,急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辅助按摩师按摩,节省力气,保持体力,提高按摩效果的新型按摩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按摩设备,该新型按摩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辅助按摩师按摩,节省力气,保持体力,大大提高腰部按摩康复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按摩设备,该新型按摩设备包括底座、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三调节杆、支撑杆和按摩头;其中,
底座水平设置,支撑杆的底端固接在底座上且顶端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
第一调节杆的一端与第二调节杆的底端相铰接,另一端朝向远离底座的方向延伸,第一调节杆的中段通过压缩弹簧与底座之间相连接;
第二调节杆的顶端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以使得第二调节杆与支撑杆平行设置,并且,第三调节杆的一端与第二调节杆的顶端相铰接,另一端朝向远离第二调节杆的方向延伸并与按摩头可拆卸地连接;
支撑杆的顶端与第三调节杆的中部铰接,并且,支撑杆的高度小于第二调节杆的高度。
优选地,压缩弹簧与第一调节杆的连接处将第一调节杆离第二调节杆由远及近分成第一段和第二段,并且第一段的长度大于第二段的长度。
优选地,第一段与第二段的长度比为2:1。
优选地,第一段的远端可拆卸地安装有脚踏板。
优选地,脚踏板的顶表面上形成有多条排列设置的防滑凸起条。
优选地,支撑杆上朝向第二调节杆方向延伸有多条支撑臂,支撑臂的末端均形成有导向套筒,导向套筒套设在第二调节杆的外部。
优选地,导向套筒内壁上敷设有海绵层。
优选地,海绵层上涂设有润滑油层。
优选地,按摩头顶端通过鹅颈管安装至第三调节杆上。
优选地,底座为能够填充水或砂石的空心底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使用水平设置的底座作为固定基座,再将支撑杆竖直设置并与第三调节杆的中部铰接,第三调节杆一端连接按摩头一端铰接第二调节杆顶端,第二调节杆的底端又与第一调节杆一端相铰接,而第一调节杆的中部与底座之间还安装有压缩弹簧。如此连接后,按摩在使用该设备进行按摩时,只需要用脚踩压第一调节杆翘起来的一端,此时弹簧压缩并由于压缩弹簧的支点作用,使得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铰接的一端向上运动,同理,第二调节杆的顶端也会向上运动,并带动第三调节杆上连接的按摩头向下运动,这样,就将按摩师脚踩的力量通过第一、第二、第三调节杆的相互作用传递至按摩头上,而按摩头向下运动与被按摩人的腰部相接触捶打或挤压,完成原来单一由手部进行的按摩操作,在减轻手腕手指劳累程度的同时,协调手部和脚部的交替工作和休息,大大节省了体力并提高按摩效果,加快了被按摩者康复速度。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新型按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 2-第一调节杆
3-第二调节杆 4-第三调节杆
5-支撑杆 6-按摩头
7-压缩弹簧 8-脚踏板
9-支撑臂 10-导向套筒
11-鹅颈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93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冲击波通络机
- 下一篇:头戴式健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