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羽翼变形仿生无人飞行器及变形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19621.2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4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武彤晖;张扬;徐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3/02 | 分类号: | B64C3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羽翼 变形 仿生 无人 飞行器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羽翼变形仿生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采用仿生羽翼翼身融合飞翼气动布局结构,主要由螺旋桨(1)、固定翼身融合翼段(2)、伸缩翼段(3)、折叠羽翼控制机构(4)、仿生羽翼(5)和稳定尾翼段(6)构成;所述螺旋桨(1)与固定翼身融合翼段(2)通过旋转轴机械连接;伸缩翼段(3)通过机械滑轨(7)嵌套进固定翼身融合翼段(2);折叠羽翼控制机构(4)由前缘铰接头(11)、羽翼前缘(12)、一端固定于机械滑轨(7)上另一端连接羽翼前缘(12)的预拉弹簧(13)、与伸缩翼段(3)外端铰接用于实现折叠角度的铰接关节(14)组成;折叠羽翼控制机构(4)与仿生羽翼(5)通过前缘铰接头(11)连接;稳定尾翼段(6)布置于固定翼身融合翼段(2)尾部,提供额外航向稳定与操纵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羽翼变形仿生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羽翼(5)由多片尼龙薄膜材料制成的羽翼片(9)组成,每片羽翼片(9)中埋入碳纤维复合材料杆(10)增加羽翼片(9)的结构承载强度;每片羽翼片(9)之间相互重叠,在根部由凯夫拉绳(8)串联起来;仿生羽翼(5)最外侧羽翼片(9)与折叠羽翼控制机构(4)的羽翼前缘(12)固接,其余各羽翼片(9)均与折叠羽翼控制机构(4)在羽翼前缘(12)通过前缘铰接头(11)铰接,使羽翼片(9)能绕各自对应的前缘铰接头(11)转动;每片羽翼片(9)展开时凯夫拉绳(8)呈绷紧状态,用于限制每片羽翼片(9)展开后的相对位置;仿生羽翼(5)展开时由预拉弹簧(13)的预拉力提供回弹力。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羽翼变形仿生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羽翼(5)由4到12片尼龙薄膜材料制成的羽翼片(9)组成。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羽翼变形仿生无人飞行器的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伸缩翼段(3)、仿生羽翼(5)和折叠羽翼控制机构(4)构成的组合式多自由度机械变形驱动系统,用于实现飞行器的对称和非对称两种变形模式;伸缩翼段(3)通过机械滑轨(7)嵌套进固定翼身融合翼段(2),由固定翼身融合翼段(2)内的步进伺服电机驱动伸缩翼段(3)沿着机械滑轨(7)左右滑动实现伸缩翼段(3)的伸缩变形;飞行器左右两副仿生羽翼(5)各自的步进伺服电机采用同步工作模式,保证左右两副仿生羽翼(5)各自的伸缩翼段(3)保持同样的伸缩变形;羽翼前缘(12)在铰接关节(14)的驱动力作用下前后弯折实现仿生羽翼(5)多角度的折叠变形;飞行器左右两副仿生羽翼(5)各自的铰接关节(14)采用独立工作方式,使得左右两副仿生羽翼(5)能够实现多角度的对称和非对称两种变形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羽翼(5)在0°-60°间折叠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962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旋翼直升机折叠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无人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