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变色短纤维包短纤维包绕纱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0163.4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50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雅;沈正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雅;沈正杰 |
主分类号: | D02G3/36 | 分类号: | D02G3/36;D01H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短纤维 包绕纱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变色短纤维/短纤维包绕纱的制作方法,该方法是在环锭细纱机的前罗拉出条位置处加装一个左、右两侧均呈弧形的纺纱成型器,该成型器可以左倾或右倾调整角度。纺纱时,同时平行喂入2种不同颜色的短纤维粗纱进行牵伸,A、B两色短纤维须条沿着成型器两侧输出。当成型器在中间位置时,两色短纤维产生双色交捻效果;若成型器右倾,纺成B色短纤维包绕A色短纤维包绕纱;若成型器左倾,纺成A色短纤维包绕B色短纤维包绕纱。根据工艺设置及纱线效果要求,纺纱成型器所处的位置及该位置停留的时间都是可调节的,故沿着纱线长度方向所述的双短纤维包绕纱会形成有一定规律或无规律、等距或不等距的双色变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变色短纤维/短纤维包绕纱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双变色纱大多是在经过改造的环锭细纱机上生产出的细纱,且对细纱机的改造工作量大,机构复杂,成本高。或者是空心锭花式纺纱机生产的变色花式纱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变色短纤维/短纤维包绕纱的制作方法,该方法需要给传统细纱机的前罗拉出条处位于两根须条的中间位置加装一个可以调整角度的桃形纺纱成型器,且该纺纱成型器由电机传动,由电脑程序控制可以向左倾、向右倾调整角度。所述包绕纱的原料形式为短纤维包短纤维,芯线和外包纤维选用2种不同颜色,且纺纱时不断纺纱成型器变换位置产生双色交替包绕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变色短纤维/短纤维包绕纱的制作方法,在前罗拉出条处安装一个纺纱成型器,安装的纺纱成型器位于两根纤维须条的中间位置,且由电机传动可向左倾、向右倾调整角度。A色短纤维粗纱、B色短纤维粗纱均由后罗拉喂入,经过牵伸机构牵伸输出彩色短纤维须条。当纺纱成型器处于不同的角度时,两根彩色纤维须条沿着纺纱成型器的不同弧形面输出,经过环锭的加捻作用,分别形成AB色交捻、B色短纤维须条包绕A色短纤维须条、A色短纤维须条包绕B色短纤维须条等3种纱线变色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设备改造简单;得到一种纱线外观有两种颜色交替变化的包绕纱,具有花色纱线效果;得到一种新的纱线结构。
附图说明
图1-3为一种双变色短纤维包短纤维包绕纱的制作原理图:
图1为纺纱成型器中间位置示意图;
图2为纺纱成型器右倾位置示意图;
图3为纺纱成型器左倾位置示意图。
图中:1-A色短纤维粗纱;2-B色短纤维粗纱;3-后罗拉;4-中罗拉;5-前罗拉;6-A色短纤维须条;7-B色短纤维须条;8-纺纱成型器;9-左弧形面;10-右弧形面;11-包绕点;12-双变色短纤维/短纤维包绕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雅;沈正杰,未经李文雅;沈正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01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纱线复合加捻方法
- 下一篇:一种包绕纺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