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织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1441.8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36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顾广明;于文同;叶时平;屠利平;寇勇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懿纱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1/00 | 分类号: | D03D11/00;D03D13/00;D03D15/00;D03D15/08 |
代理公司: | 31243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甘章乖;鄂艳涛<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312073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纬纱 里层 中间层 经纱 立体空腔 褶皱 工作效率 交错分布 交替循环 人工成本 整体厚薄 保温性 连接面 缝合 羽绒 裁剪 填充 申请 | ||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织物及其用途,其中,该织物由多个经纱和多个纬纱相互交织形成,且包含:一表层、一里层、设置在表层和里层之间的中间层。各经纱的各部分分别为表层、中间层、里层的一部分,并在表层、中间层、里层之间进行穿梭并交替循环。并且,各经纱在与表层中的纬纱、中间层中的纬纱、里层中的纬纱之间的纬纱相互交织后,表层和里层之间形成交错分布的连接面和多个用于填充羽绒的立体空腔。同现有技术相比,该结构不会造成织物的整体厚薄不一,避免出现褶皱的现象,且相邻的两个立体空腔之间不会出现缝隙而使其保温性较差。并且,该结构使得无需采用人工裁剪和缝合的方式来获取,因而可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服装面料,尤其涉及一种织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羽绒服作为传统服装的一种,大多包括面料、里料和胆料,且都要经过防绒处理,再经过服装设计、裁剪和缝制,最终成为消费者身上的羽绒服。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羽绒服面料的防绒效果不稳定,质量上较难把关,而由于均需经过缝制,一方面缝制费工时,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生产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针孔的位置存在钻绒的问题,影响穿着效果。此外,还可采用一种将两片均经过防绒处理过的布料,通过胶水粘合成间距大小不等的横条、竖条或方格,然而,采用胶水粘合时,存在牢度差、胶水易变色影响外观的问题。无缝直充双层面料,上下两层部分连接预留下可填充空间,填入填充物后,制成衣服。
上述面料由针脚紧密缝合,或者无缝双层面料,沿缝处无填充保温材料,或填充材料被挤压得很薄,故沿缝处出现保温薄弱区域,影响整体保温效果,同时羽绒等填充材料会从缝纫孔中渗出。
在立体织物面料方面,已经公开的有,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6192164A中所提及的一种立体织物。中间层分别与外层、内层交错接结形成交错分布的连接面和立体空腔,且各连接面均包括2个以上的接结点。这样三层立体结构面料虽然解决了填充后,整体厚薄不一,沿缝处因薄而使保温性劣势的问题。但是,由于表层经纱、中间层经纱及里层经纱为分别独立的织造系统,经纱张力不易控制,再加上中间层密度比外层密度和内层密度过度小的话,织造时中间纱易松,容易导致开口不清,织造难度大,而且染色加工后,中间层与外层和内层的收缩差导致面料表面容易出现不平整、褶皱等不良等问题。
因此,如何防止立体多层面料出现褶皱,保证其保暖性,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防止立体多层面料出现褶皱,保证其保暖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物,由多个经纱和多个纬纱相互交织形成,其中,所述织物包含:一表层、一里层、设置在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的中间层;
各经纱的各部分分别为所述表层、所述中间层、所述里层的一部分,并在所述表层、所述中间层、所述里层之间进行穿梭并交替循环;
并且,各经纱在与所述表层中的纬纱、所述中间层中的纬纱、所述里层中的纬纱相互交织后,所述表层和所述里层之间形成交错分布的连接面和多个用于填充羽绒的立体空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织物制得的坯布,应用于家纺用品、服装用纺织品或产业用纺织品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懿纱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懿纱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14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