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斜向进胶热流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1977.X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80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席连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道(青岛)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28;B29C45/78;B29C45/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流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热流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斜向进胶热流道系统。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变常规的轴向伸缩运动实现浇口开关的工作原理,引用阀针旋转运动实现对浇口开关的控制;注塑中因垂直进胶产生的制品表面缺陷。一种斜向进胶热流道系统,包括热流道固定板,所述热流道固定板上端设有码模板,所述热流道固定板下端设有模仁板,所述热流道固定板、码模板、模仁板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斜向进胶热流道系统型腔;所述热流道固定板内设有分流板本体、且所述分流板本体连接热嘴本体,所述码模板内设有与所述热嘴本体对应位置的摆动式密封缸,还包括连接所述摆动式密封缸与热嘴本体的阀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流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斜向进胶热流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热流道技术的日趋成熟,热流道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和青睐,热流道模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促进模具工业本身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显著的优越性和性能不断地完善无疑将会使这项技术以更快的速度在国内得到更大的推广应用。在塑料产品的注塑过程中热流道系统使产品的注塑拥有更高的品质。其中带有时序控制功能的针阀式热流道系统更是热流道系统中的高端产品,其优异的注塑性能更是受到模具工业的广泛认同,其胶料的流动可以通过阀针的轴向往复运动实现浇口的开关,从而控制胶料的流量及进料时间。
然而目前热流道系统的针阀式浇口结构存在一定缺陷。
针阀式热流道系统浇口垂直于产品表面开设,所以胶料在大压力的注塑过程中直接冲击浇口对向型腔面,这样就存在两项较大缺陷。
1、胶料长时间冲击型腔面引起型腔表面磨损,导致表面局部光洁度变化,影响注塑产品外观面,产生不良现象。
2、浇口垂直于产品面使得胶料冲击型腔面,在较大注塑压力小浇口部位在流动过程中产生井喷的散射现象,胶料的突然转向导致胶料产生大量的剪切热量,引起交口周围的产品表面产生太阳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变常规的轴向伸缩运动实现浇口开关的工作原理,引用阀针旋转运动实现对浇口开关的控制,阀针在一定角度下实现浇口打开,转动一定角度后浇口可以实现出胶口的关闭并完成封胶过程的斜向进胶热流道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斜向进胶热流道系统,包括热流道固定板,所述热流道固定板上端设有码模板,所述热流道固定板下端设有模仁板,所述热流道固定板、码模板、模仁板内的腔体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斜向进胶热流道系统型腔;所述热流道固定板内设有分流板本体、且所述分流板本体连接热嘴本体,所述码模板内设有与所述热嘴本体对应位置的摆动式密封缸,还包括连接所述摆动式密封缸与热嘴本体的阀针,所述阀针穿设于热嘴本体与分流板本体、固定连接于摆动式密封缸的主轴末端,所述模仁板内设有与所述热嘴本体相配合的热嘴浇口司;所述阀针头部设有胶料流动的异型槽口,所述热嘴浇口司设有与所述异型槽口配合出料的浇口槽,所述阀针通过旋转运动实现异型槽口与浇口槽的连通。
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针阀式热流道系统注塑中因垂直进胶产生的制品表面缺陷,本发明实现胶料斜向进入型腔进行胶料填充,从而消除胶料对型腔及相关结构的直接冲击及磨损,改善制品品质满足模具苛刻的应用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述分流板本体侧边设有斜向进胶分流板胶料流道,还包括与所述分流板胶料流道连通的所述热嘴本体的垂直胶料流道。
上述的斜向进胶热流道系统,所述摆动式密封缸通过固定螺丝锁紧固定于码模板内,所述主轴末端通过联轴器与阀针连接。
上述的斜向进胶热流道系统,所述分流板本体上设有加热器、表面热电偶,所述分流板本体顶部阀针过孔处套设有阀针套,所述阀针套与分流板本体之间套设有阀针套压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道(青岛)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柳道(青岛)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19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