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吹塑用高熔体强度、良外观的ABS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2632.6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3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欣达;李文龙;孙付宇;邹冲;郭涛;余朦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汉金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51/00;C08L15/00;C08L79/08;C08K5/103;C08K5/3475 |
代理公司: | 上海湾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9 | 代理人: | 倪继祖 |
地址: | 2017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吹塑用高熔体 强度 外观 abs 树脂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吹塑用高熔体强度、良外观的ABS树脂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34.1~84.5%的ABS树脂;5~20%的接枝SAN树脂;5~10%的含端基聚丁二烯橡胶;5~20%的耐热剂;0.5~1.5%的助剂。本发明产品在挤出造粒过程中原位形成支化的聚合物,支化的分子链和基体树脂分子链间易缠结,稳定、有效的提高了ABS树脂的熔体强度,制备得到的产品均一性好,制备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非常适用于汽车尾翼等零件的吹塑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吹塑用高熔体强度、良外观的ABS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ABS树脂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具有优良的抗冲击强度、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易于加工成型,综合性能优良。ABS树脂以其卓越的综合性能广泛用于汽车工业、电子电器工业、轻工家电、纺织和建筑等行业。ABS树脂可采用挤出、注塑、真空、吹塑等多种成型方法生产产品,很多汽车的尾翼就是ABS树脂吹塑成型的,吹塑成型与其他成型方法有所不同,其对材料的熔体强度要求非常高,熔体强度不足会引起熔垂现象进而导致制品壁厚不均匀,产品表面质量差,严重时甚至造成不能进行吹塑成型。普通的ABS树脂是不能进行吹塑成型的,因此提高ABS树脂的熔体强度是满足吹塑的首要条件。中国专利CN102617973在ABS树脂体系中引入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和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实现了对ABS熔体强度的提高,专利CN101864140通过在ABS树脂体系中添加了1-10份的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来改善熔体强度,同时引入耐热母粒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能。也有文献报道选用高分子量的ABS树脂或增加橡胶含量来提高熔体强度。中国专利CN105175925使用接枝改性的SAN树脂因为含多官能团的异氰酸酯类小分子的存在而发生了交联/支化反应,生成了交联/支化的SAN树脂从而提高了体系的熔体强度,以上这些方法得到的ABS树脂很难做到体系的均一性,熔体强度的提高程度也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吹塑用高熔体强度、良外观的ABS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体系中的分子链缠结程度较大,从而具有高的熔体强度和优异的外观质量,适于吹塑汽车尾翼及扰流板等零部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吹塑用高熔体强度、良外观的ABS树脂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和质量百分含量:
以上组分含量之和为100%。
在上述的一种吹塑用高熔体强度、良外观的ABS树脂组合物中ABS树脂为本体法或乳液法或者是两者的混合物。
在上述的一种吹塑用高熔体强度、良外观的ABS树脂组合物中接枝SAN树脂为SAN-g-MAH和SAN-g-GMA树脂中至少一种。
在上述的一种吹塑用高熔体强度、良外观的ABS树脂组合物中含端基聚丁二烯橡胶为端胺基聚丁二烯橡胶和端羟基聚丁二烯橡胶中至少一种。含端羟基或端胺基的聚丁二烯橡胶和接枝改性的SAN之间发生反应,生成SAN和聚丁二烯橡胶的长链支化聚合物,能够促进体系分子链之间的缠绕,从而提高了熔体强度。
在上述的一种吹塑用高熔体强度、良外观的ABS树脂组合物中耐热剂为N-苯基马来酰亚胺聚合物。
在上述的一种吹塑用高熔体强度、良外观的ABS树脂组合物中助剂为抗氧剂、光稳定剂、润滑剂中至少一种。
在上述的一种吹塑用高熔体强度、良外观的ABS树脂组合物中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化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化剂。
在上述的一种吹塑用高熔体强度、良外观的ABS树脂组合物中光稳定剂为比例为1:1苯并三唑类UV吸收剂与高分子量受阻胺的组合物。
在上述的一种吹塑用高熔体强度、良外观的ABS树脂组合物中润滑剂为季戊四醇硬脂酸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汉金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汉金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26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频炉专用的浇注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铁水包包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