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冶炼S22053双相不锈钢的脱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4037.6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4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学峰;李和良;王小树;郑汉连;林宝兴;张初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吴航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64 | 分类号: | C21C7/064;C21C7/068;C21C7/04;C21C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吴小波 |
地址: | 35020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炉 冶炼 扒渣 双相不锈钢 钢水 氩氧炉 供氧 脱磷 控制工艺条件 合金钢冶炼 原材料选择 废钢冶炼 钢铁冶炼 还原工艺 取样分析 冶炼效率 补加 出钢 吹炼 废钢 去除 脱硅 脱碳 预设 石灰 合格率 保证 | ||
1.一种冶炼S22053双相不锈钢的脱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第一合金炉进行废钢冶炼;在第二合金炉进行合金钢冶炼;所述第一合金炉在第一工艺参数下进行冶炼,所述第二合金炉在第二工艺参数下进行冶炼;
S2、在氩氧炉内兑入所述第一合金炉冶炼产出的第一钢水,经供氧吹炼后,执行扒渣操作;
S3、在所述步骤S2执行完之后,继续供氧并补加石灰,控制所述氩氧炉的炉渣碱度为2.5-3.0,氧氮比例为5:1,吹炼温度达到1600~1630℃取样,若分析磷含量满足预设值,则执行扒渣操作;若所述磷含量不符合预设值,则重复本步骤;
S4、在所述步骤S3执行完之后,向所述氩氧炉兑入所述第二合金炉冶炼的第二钢水;执行脱硅操作及脱碳操作,并进行相应的扒渣操作;
S5、当碳含量满足第五设定值,即C≤0.015%时,进入还原期,进行还原工艺,并相应的扒渣操作;
S6、进行取样分析,并测算补加合金量;加入微调成分及石灰、硅钙粉进行二次造渣;待成分合格后,扒渣出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冶炼S22053双相不锈钢的脱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S11、在第一合金炉中,加入废钢原料,并经融清后倒渣;在温度达到1550℃出钢;
S12、在第二合金炉中,加入高铬、钼丝、镍板及合金钢,熔清后温度达到1560℃出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冶炼S22053双相不锈钢的脱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合金炉的各原料成分分别为:高铬35%-45%,钼丝2.8%-3.4%、镍板4.5%-5.5%;所述高铬含铬率为55%±2%、所述钼丝含钼率为98%以上、所述镍板含镍率为98%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冶炼S22053双相不锈钢的脱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在所述氩氧炉内加入炉底石灰,兑入所述第一合金炉冶炼产出的第一钢水,进行供氧吹炼,5分钟后摇炉扒掉氧化渣;其中,所述供氧吹炼的氧氮比例7: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冶炼S22053双相不锈钢的脱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脱碳包括如下步骤:
S41、加入石灰,并进行脱碳,并定期检测碳含量;
S42、氧化1期:当所述碳含量满足第一预设值,即C≥0.8%,控制温度1660~1680℃,配氧比例设置为5:1,进行Cr、Ni和/或Mo投料;
S43、氧化2期:当所述碳含量满足第二设定值,即0.8%>C≥0.3%,控制温度1680~1690℃,配氧比例设置为1:1,进行石灰投料;
S44、氧化3期:当所述碳含量满足第三设置值,即0.3%>C≥0.1%,控制温度1690~1700℃,配氧比例设置为1:4,进行石灰投料;
S45、氧化4期:当所述碳含量满足第四设置值,即0.1%>C>0.015%,控制温度1700~1710℃,配氧比例设置为1:5,进行石灰投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冶炼S22053双相不锈钢的脱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
当碳含量满足第五设定值,即C≤0.015%时,进入还原期,温度控制在1710℃,加入硅铁、萤石、电解锰进行还原,还原期5分钟,其中纯氮3分钟、纯Ar2分钟,温度控制1670-1680℃;在Si含量不低于0.15%后开始扒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冶炼S22053双相不锈钢的脱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各次扒渣操作中,扒渣量达9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吴航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吴航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403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