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离心分离的圆形卡盒及利用它的模块式自动分析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4145.3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1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金京镐;都载弼;郑载元;河贞亿;慎相泽;李锡沅;秦英隼;金庾性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森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3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周艳玲;王琦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分离 圆形 利用 模块 自动 分析 | ||
本发明提供可离心分离的圆形卡盒及模块式自动分析仪,分析仪包括:主体架;X轴移送部,其相对于主体架沿X轴方向进行往返移送;圆形卡盒容置壳体,其相对于X轴移送部设置成通过X轴移送部沿X轴方向可往返移送;旋转驱动部,其设置在圆形卡盒容置壳体内,用于以一定间隔步进旋转或者快速旋转以离心分离;圆形卡盒,其以可旋转地连接于旋转驱动部的方式设置在圆形卡盒容置壳体上方,且具有沿圆盘状本体的圆周方向隔开预定间隔配置的孔井;加样头升降部,用于拾取加样头使其升降;检测部单元,用于检测孔井内的反应;Z轴驱动部,其具有加样头升降部和检测部单元,用于沿Z轴方向相对于主体架进行往返驱动;以及控制部,用于控制自动免疫分析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离心分离的圆形卡盒及利用它的模块式自动分析仪。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圆形卡盒将全血分离成红细胞和血浆,不需要检验人员另行输入,还可以提高检测准确度,而且通过小型化及优化的设计可以模块方式扩展结合,对各种项目或各种疾病能在最短时间内作出诊断的可离心分离的圆形卡盒及利用它的模块式自动分析仪。
背景技术
用于测定血样或尿样等生物样品中各成分的自动分析仪以往主要是检测酶等生化项目。然而,近来对激素或肿瘤标记物等免疫项目的检测也在增加。在生化自动分析仪中通常基于血样中的生化反应利用反应液吸光度的改变,并通过透射光、散射光来检测待测物质。
另外,在用于检测免疫项目的血清免疫分析仪中,对特异性结合至准备作为试剂的各待测物质的抗体或抗原用荧光色素等标记的标记抗体或标记抗原与样品中的待测物质通过免疫反应结合,然后进行B/F分离,并通过检测标记抗体或标记抗原的异质性检测对生物材料中的激素等待测物质进行高灵敏度检测。
B/F分离是指对待分析的结合成分(Bind;B)和不分析的自由成分(Free;F)进行分离。
近来,对同一标本检测生化项目的同时需要检测多项免疫项目的情形正在增加。
例如,需要同时检查癌症和心脏疾病,或者在检查甲状腺时,为了准确度需要同时检测生化项目和免疫项目。
然而,现有的自动分析仪为线形卡盒(cartridge)结构,在血清免疫分析仪中的检测结束后,需要在生化自动分析仪中再次进行标本检测,或者在生化自动分析仪中的检测结束后,需要在血清免疫分析仪中再次进行标本检测。
另外,在很多情况下,仅通过一台自动分析仪不能获得精确的检查结果。
特别是,目前用于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免疫设备虽然具有6个通道同时诊断的功能,但是存在检验中无法使用设备的缺陷,当急救患者同时住院时,需要独立地同时进行检验。因此,应用于急救环境的自动分析仪需要具有可独立驱动的多通道分析功能。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多台现有的自动分析仪,则存在整体尺寸过大的问题。
此外,免疫检测设备用于检测人体血浆或血清中的特定生物标记蛋白的浓度,作为待测样品直接使用血浆或血清时不需要对检测浓度进行校正,但使用全血时需要利用样品的红细胞比容对检测浓度进行校正。
因此,现有的绝大多数设备需要从外部向设备输入另行测得的红细胞比容或样品的种类(全血/血浆/血清)。
即,现有的自动分析仪绝大部分需要预先将全血分离成红细胞和血浆,或者需要将受检者的红细胞值输入到自动分析仪,因此不仅非常繁琐,而且有时检测准确度会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圆形卡盒在自动分析仪中将全血分离成红细胞和血浆,不需要检验人员另行输入,还可以提高检测准确度,而且通过小型化及优化的设计即使可以模块方式多台扩展结合也能减小整个系统的尺寸,对各种项目或各种疾病能在最短时间内作出诊断的可离心分离的圆形卡盒及利用它的模块式自动分析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森新株式会社,未经爱-森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41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