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健型棉/石墨烯锦纶交织绸衬衫面料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4706.X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54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蔡永东;蔡秉岳;顾玉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6B5/06;D06C9/00;D06C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健 石墨 锦纶 交织 衬衫面料 加工 方法 | ||
1.一种保健型棉/石墨烯锦纶交织绸衬衫面料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健型棉/石墨烯锦纶交织绸衬衫面料采用低特精梳棉纱经染色后与石墨烯锦纶长丝进行交织成坯绸,再经仿绸整理成高档保健型衬衫面料;具体为:经纱采用低特精梳棉纱先染色再络筒,经分批整经,再经浆纱制成织轴,在剑杆织机上与石墨烯锦纶长丝进行交织生产出坯绸,经下机织物整理后,再退浆并经仿绸整理成高档保健型衬衫面料成品;
所述的低特精梳棉纱线密度范围在5.83tex-14.58tex之间,石墨烯锦纶长丝细度范围在40D-100D之间,分别用于生产各种规格保健型棉/石墨烯锦纶交织绸衬衫面料;
所述的保健型棉/石墨烯锦纶交织绸衬衫面料的组织结构为1/1平纹组织、3/1斜纹及平纹地小提花组织的其中一种,克重85-125g/m2;
所述经纱须经漂染,由于所用经纱为低特精梳棉纱,采用高温高压筒子染色工艺,以确保染色质量,色牢度及色泽差异得以保证,同时染浅色纱线时必须对纱线进行煮练漂白再染色,深色纱线染色一定控制好色牢度;
所述络筒时使用GA015型络筒机,配套采用电子清纱和手持式空气捻接器,同时应适当降低络筒速度、合理设计卷绕密度,以保证筒子成形良好,其主要络筒工艺设计为:络筒速度650-750m/min,络筒张力6-10g,圆盘式张力器,卷绕密度为0.45-0.48g/cm3;另外漂染时松筒卷绕密度为0.32-0.35g/cm3;
所述整经采用贝宁格ZDA型高速整经机,采用分色分层法进行排花,并合理配轴,由于经纱线密度较低,整经速度不宜过高,同时应保证色纱排列均匀片纱张力均匀,主要整经上机参数设计为:整经速度设计为800-1000m/min,筒子架上分九区段配置张力,整经张力调节范围5-10cN,经轴卷绕密度分别设计为0.52-0.55g/cm3;
所述浆纱采用GA308型双浆槽浆纱机,浆纱时采用接技变性淀粉为主并配以丙烯酸类浆料的混合浆液进行上浆,其上浆工艺路线采用“高压、高浓、低粘、小张力、重浸透、中上浆、高回潮”的上浆工艺路线,达到浸透与被覆并重,以提高浆纱耐磨性能、更好地贴伏纱线毛羽,并保证浆纱具有延伸性,其上浆工艺参数:上浆率为13±1%,回潮率为7±0.5%,伸长率小于1.0%,浆槽上浆温度为95℃,浆槽黏度为10s-12s,前压浆辊压力8-12KN、后压浆辊压力16-20KN,预烘筒温度为115℃、并合烘干烘筒温度为105℃,车速为35-45m/min;
所述织造时选用GTX-190型剑杆织机进行织造,其主要上机工艺参数设置如下:进剑时间在63-67°,退剑时间在285-294°;由于纬纱采用石墨烯锦纶长丝,其剑头钳口夹持力为普通同规格普通纱的1.2-1.6倍,具体数值为18-24cN,车速为450-520rpm、开口时间为310-320°、上机张力为4.5-5kN、梭口高度为32-34mm;
所述的保健型棉/石墨烯锦纶交织绸衬衫面料的加工方法,所述的精梳棉与石墨烯锦纶长丝交织成坯绸须经仿绸整理成品衬衫面料,后整理工艺流程:烧毛→退浆→柔软→仿绸整理剂处理→松式烘燥机烘燥→平幅定形→预缩;后整理时,须考虑到石墨烯锦纶长丝由于石墨烯的加入,同普通锦纶性能完全不同,且锦纶不耐高温,在后整理时应针对产品特点,合理调整工艺参数,烧毛温度不能过高、采用酶退浆、采用碱、柔软剂以及仿绸整理剂同浴化学处理加工、充分进行松式整理及平幅定形及预缩中应严格注意温度和车速的控制,一方面减少对石墨烯锦纶纤维损伤,确保其特有保健功能不受影响,另一方面使成品具有稳定的缩水率,充分体现出仿绸织物的风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470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