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电耦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26994.2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5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娟;赵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渭南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L25/16 | 分类号: | H01L25/16;G02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14099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耦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电耦合器。
背景技术
光电耦合器是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的一种电一光一电转换器件。它由发光源和受光器两部分组成。把发光源和受光器组装在同一密闭的壳体内,彼此间用透明绝缘体隔离。发光源的引脚为输入端,受光器的引脚为输出端,常见的发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受光器为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等等。现有技术中,大多直接将发光元件与光敏元件封装在一个空间里,虽能使用,但感光效率低,反应速度慢,传输强度不够等情况,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光电耦合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包括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座、发光元件引脚、反光碗、反光筒、聚光透镜、感光室、光敏元件和光敏元件引脚,所述发光元件固定于所述发光元件座上,所述发光元件座固定于所述反光碗内侧,所述发光元件引脚穿过所述发光元件座和所述反光碗,所述反光筒的一端与所述反光碗连接,所述反光筒的另一端与所述感光室连接,所述聚光透镜位于所述反光筒与感光室之间,所述光敏元件固定于所述感光室内的中部,所述光敏元件引脚穿过所述感光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是一种光电耦合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反光碗对发光元件的光进行反光,再通过聚光透镜将光源聚光,反光筒起到辅助聚光的作用,将聚光后的光有效的传输到光敏元件上,从而提高了光耦的效率与强度,提高反应灵敏度,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光元件、2-发光元件座、3-发光元件引脚、4-反光碗、5-反光筒、6-聚光透镜、7-感光室、8-光敏元件、9-光敏元件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发光元件1、发光元件座2、发光元件引脚3、反光碗4、反光筒5、聚光透镜6、感光室7、光敏元件8和光敏元件引脚9,所述发光元件1固定于所述发光元件座2上,所述发光元件座2固定于所述反光碗4内侧,所述发光元件引脚3穿过所述发光元件座2和所述反光碗4,所述反光筒5的一端与所述反光碗4连接,所述反光筒5的另一端与所述感光室7连接,所述聚光透镜6位于所述反光筒5与感光室7之间,所述光敏元件8固定于所述感光室7内的中部,所述光敏元件引脚9穿过所述感光室7。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渭南师范学院,未经渭南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69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