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线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7714.X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3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楠龟弘一;米田亚旗;N·塞拉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J5/10 | 分类号: | G01J5/10;G01V8/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静;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检测 装置 | ||
提供能够抑制因光学系统引起的图像失真的影响的红外线检测装置。具备:透射红外光的透镜;和红外线传感器,其以2个以上的列排列有红外线检测元件,通过以穿过透镜的一部分的扫描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来对检测对象范围进行扫描,输出表示检测对象范围的热图像的输出信号,红外线传感器的至少2个红外线检测元件配置在相对于扫描旋转轴偏移开的位置,以2个以上的列排列的红外线检测元件中的、扫描方向的像点强度分布的半宽比扫描旋转轴方向的像点强度分布的半宽小的第1红外线检测元件的数量,多于以2个以上的列排列的红外线检测元件中的、扫描方向的像点强度分布的半宽比扫描旋转轴方向的像点强度分布的半宽大的第2红外线检测元件的数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检测红外线的红外线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室内空调机等空气调节器上搭载红外线传感器并使用由红外线传感器取得的二维热图像数据来进行空气调节的技术已被提出(例如,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安装于与房间的地面距离1800mm的高度处的空调设备上搭载以纵向一列的方式排列了受光元件而成的红外线传感器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1114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747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由于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比人、热源等测量对象物高的位置,所以存在靠近红外线传感器的下方区域会处于检测对象范围外这一问题。
进而,在由红外线传感器取得热图像的情况下,也存在如下问题:当取得存在因光学系统引起的图像失真的热图像时,会使超分辨率后的图像产生条纹或锯齿的图像噪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扩大靠近设置位置的下方区域的检测对象范围的红外线检测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光学系统引起的图像失真的影响的红外线检测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红外线检测装置,是安装于框体的红外线检测装置,所述框体设置于与空间的底面大致垂直且距离所述底面预定高度的设置面,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具备:透射红外光的透镜;和红外线传感器,其以2个以上的列排列有红外线检测元件,通过以穿过所述透镜的一部分的扫描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来对检测对象范围进行扫描,输出表示所述检测对象范围的热图像的输出信号,所述2个以上的红外线检测元件的排列面配置成相对于所述设置面具有第1角度的倾斜,所述透镜配置在相对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偏移的位置,使得连接所述2个以上的红外线检测元件的中央与该透镜的光心的线和与所述的排列面垂直的线所成的角度成为第2角度,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的视野中心相比于所述设置面的垂直方向以第3角度朝向下方,所述第3角度是所述第1角度和所述第2角度相加得到的角度。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红外线检测装置,具备:透射红外光的透镜;和红外线传感器,其以2个以上的列排列有红外线检测元件,通过以穿过所述透镜的一部分的扫描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来对检测对象范围进行扫描,输出表示所述检测对象范围的热图像的输出信号,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至少2个红外线检测元件配置在从与所述扫描旋转轴垂直的方向来看偏移的位置,第1红外线检测元件的数量比第2红外线检测元件的数量多,所述第1红外线检测元件是以2个以上的列排列的所述红外线检测元件中的、扫描方向的像点强度分布的半宽比所述扫描旋转轴方向的像点强度分布的半宽小的红外线检测元件,所述第2红外线检测元件是以所述2个以上的列排列的红外线检测元件中的、所述扫描方向的像点强度分布的半宽比所述扫描旋转轴方向的像点强度分布的半宽大的红外线检测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77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