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28033.5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5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苗增刚;逄志强;王勇;谭浩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茂来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24/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长 混凝土结构 施工 补偿 收缩 混凝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属于混凝土建筑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超长混凝土结构不断出现。在这些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中,通常采用设置后浇带以防止结构收缩开裂,但这种施工方案给结构设计与施工会带来一定麻烦。如后浇缝的清理与凿毛给填缝带来一定麻烦,并延长工期,模板周转慢、降水和施工管理费用增加。因此,一种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应运而生。在配筋率为0.2%-0.8%下,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现有补偿收缩混凝土的配比补偿能力不足,主要原因的膨胀剂大都是用煅烧高岭土、高铝煤矸石、明矾石、无水硫铝酸钙或铝酸钙熟料与石膏配制,其缺点是普遍存在膨胀速率慢、膨胀能低、绝湿膨胀小、膨胀稳定期长等问题。而现代混凝土具有早期强度高、脆性大、应力松弛能力差的特点,因此存在膨胀剂提供的膨胀力与混凝土强度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导致补偿收缩能力不足。
中国专利CN201410598086.2公开了一种用于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本发明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补偿收缩混凝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组分:C40水泥100-120份;中砂200-300份;粉煤灰50-60份;聚羧酸减水剂50-60份;水250-350份,膨胀剂25-35份。
本发明的膨胀剂由丙烯酸叔丁酯15-20份、乙撑双硬脂酸酰胺10-20份、高岭土25-30份和氧化铝11-20份加工合成。
膨胀剂加工合成的具体方法是:将丙烯酸叔丁酯和乙撑双硬脂酸酰胺放入反应釜,130-150摄氏度反应1-2h,然后加入高岭土和氧化铝,100-120摄氏度维持30-50min。
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利用新合成的膨胀剂,有很好的补偿作用,利用化学组分和高岭土、氧化铝的反应,补偿超长混凝土结构在水化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中后长期的收缩也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而且对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微裂缝具有自愈合功能。
本发明的混凝土科学配伍,制作简单,材料来源广泛,能够快速匹配超长混凝土结构强度发展要求,提供合理的补偿收缩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组分:C40水泥100份;中砂200份;粉煤灰50份;聚羧酸减水剂50份;水250份,膨胀剂25份。
膨胀剂由丙烯酸叔丁酯15份、乙撑双硬脂酸酰胺10份、高岭土25份和氧化铝11份加工合成。
膨胀剂加工合成的具体方法是:将丙烯酸叔丁酯和乙撑双硬脂酸酰胺放入反应釜,130摄氏度反应1h,然后加入高岭土和氧化铝,100摄氏度维持30min。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本发明的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组分:C40水泥120份;中砂300份;粉煤灰60份;聚羧酸减水剂60份;水350份,膨胀剂35份。
本发明的膨胀剂由丙烯酸叔丁酯20份、乙撑双硬脂酸酰胺20份、高岭土30份和氧化铝20份加工合成。
膨胀剂加工合成的具体方法是:将丙烯酸叔丁酯和乙撑双硬脂酸酰胺放入反应釜,150摄氏度反应2h,然后加入高岭土和氧化铝,120摄氏度维持50min。
性能测试:
对实施例1的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实际应用测试,浇筑完成后经过14天水养护后,将试样置于空气中继续测试其限制膨胀率,试样限制膨胀率开始出现下降且下降较快,通过持续测试,发现到28 天时:限制膨胀率接近于零,满足设计要求。
其28d抗压强度≥85MPa,28d劈裂抗拉强度≥9.6MPa,韧性指数I5≥3.0,28d自收缩率<100×10-8,28d干缩率<170×10-8,碳化等级达T-IV,抗裂等级达L-V,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抗裂性能与耐久性能,可解决现阶段桥塔混凝土普遍存在的水泥与胶凝材料用量高、收缩大和易开裂的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茂来,未经贾茂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80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度废旧塑料颗粒净化筛选装置
- 下一篇:塑料制品破碎过程中的除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