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栓连接式钢砼组合梁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8297.0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5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聪;刘爱荣;张紫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2/00 | 分类号: | E01D2/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4 | 代理人: | 胡济元;胡昊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栓 连接 式钢砼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栓连接式钢砼组合梁,该钢砼组合梁至少由一跨梁段构成,每一跨梁段包括混凝土面板和若干根相互平行的工字型钢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字型钢主梁的腹板两侧均匀分布有连接上下翼缘的加劲肋;所述的混凝土面板为由矩形混凝土板组成的阵列,且按以下方式铺架在工字钢主梁上:每两根相邻的工字型钢主梁之间设有一列所述矩形混凝土板,每一块矩形混凝土板的两侧分别搭在相邻两根工字型钢主梁的上翼缘上,并通过高强度螺栓与所述上翼缘固定连接;所述的混凝土面板中相邻的两块矩形混凝土板之间均设有构造缝;当所述钢砼组合梁由两跨以上的梁段构成时,相邻两跨梁段之间设有伸缩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容易分离的标准节段或部件构成的桥梁。
背景技术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和可循环结构概念的提出,大力发展可持续和低碳桥梁结构已经成为当前工程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组合可循环桥梁结构应运而生。由于组合可循环桥梁结构不但具有传统单一桥梁结构强度高,抗屈服能力强,受力变形小的特点,兼具易于施工,经济效益良好,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可充分发挥组合结构性能优势,提升公路桥梁品质,而且符合绿色、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助推公路建设转型升级,是当今桥梁结构发展的主流方向。
钢砼组合梁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组合梁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将型钢主梁和混凝土面板的材料特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了组合梁的刚度,降低了组合梁的高度,不仅节约钢材,缩短了施工周期,还提升了梁主体的抗震性能。
然而,现有的钢砼组合梁在同一跨内的混凝土面板通常为一整块,这使得混凝土面板的预制难度较大;同时由于这种混凝土面板体积大、重量高,其运输和吊装难度都十分大,若吊装不当极易发生落梁现象。
传统钢砼组合梁的组合形式为T型组合,即型钢主梁纵向支撑于混凝土板的中部,当结构承受均布荷载时,混凝土板上表面的中部易出现纵向延伸的裂纹,但是由于混凝土上表面覆盖有沥青铺装面层,裂缝难以被发现,而沥青铺装面层则会出现数条相互平行的横向裂缝,将路面横向分割成若干块,各分割块高低起伏,且多次修缮无果;究其深层原因,在于该状态下双向预制板已经被横向裂缝割裂为若干单向板单元,相对原结构承载能力急剧减低,无法保证行车安全和舒适度。
另外,现有钢砼组合梁中混凝土面板与型钢主梁之间通常采用剪力钉连接,即,在型钢主梁的上表面焊接剪力钉,在混凝土板的边缘预留穿设剪力钉的孔洞,然后通过二次混凝土现浇的方法将型钢主梁和混凝土板连接在一起;这样的连接方式不仅安装难度大,也不利于拆卸,增加了后期修缮和整改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螺栓连接式钢砼组合梁,该钢砼组合梁具有施工简单、工期短,后期维修整改容易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螺栓连接式钢砼组合梁,该钢砼组合梁至少由一跨梁段构成,每一跨梁段包括混凝土面板和若干根工字型钢主梁,其中,所述若干根工字型钢主梁相互平行,且两头分别由隔震支座支承于支撑该一跨梁段的两盖梁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工字型钢主梁的腹板两侧均匀分布有连接上下翼缘的加劲肋;
所述的混凝土面板为由矩形混凝土板组成的阵列,且按以下方式铺架在工字钢主梁上:每两根相邻的工字型钢主梁之间设有一列所述矩形混凝土板,每一块矩形混凝土板的两侧分别搭在相邻两根工字型钢主梁的上翼缘上,并通过高强度螺栓与所述上翼缘固定连接;
所述的混凝土面板中相邻的两块矩形混凝土板之间均设有构造缝;
当所述钢砼组合梁由两跨以上的梁段构成时,相邻两跨梁段之间设有伸缩缝。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利用小块的混凝土板阵列与工字型钢主梁结合形成组合梁,混凝土板的预制、运输和吊装的工作难度明显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82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