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连接基件、聚四氟乙烯罐盖、复合式微晶化搪玻璃反应罐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29620.6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4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文华 |
主分类号: | B01J3/03 | 分类号: | B01J3/03;B01J1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31219 | 代理人: | 金彦,许亦琳 |
地址: | 20005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连接 聚四氟乙烯 复合 式微 晶化搪 玻璃 反应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制药工业用增强连接基件、聚四氟乙烯罐盖、复合式微晶化搪玻璃反应罐及其制造方法,开创占领国际“技术质量标准化”制高点,属于化工、制药工业用的受压容器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搪玻璃反应罐属二类受压容器的反应设备。其罐身是由内筒身(内壁喷涂烧成搪玻璃釉层)和外夹套所组合。当前国内外搪玻璃反应罐的烧成全部为外热式电炉,其铁胚制造全部二次加工成型。先烧成带有上、下接环(外夹套过渡结构件)的内筒身内壁的搪玻璃釉层,再焊接组装外夹套,其上接环处加衬板的单面对接环焊缝。我国2002年1月24日HG2432—2001《搪玻璃设备技术条件》规定对该处环焊缝可免做无损检测,致使我国搪玻璃反应罐的制造“技术标准”不为世界各国所认可。
罐身铁胚制造二次加工成型,由此涉及三大严重产品质量等问题很难突破解决,带有上、下接环的单层钢板组合的内筒身,经900℃左右6~8次高温焙烧后导致基体整体变形呈扭曲裙式变形,上接环与夹套筒身焊接组装时,先大力整形,后电焊高温热冲击和焊缝应力所导致的搪玻璃釉层细微裂纹等隐患,严重影响搪玻璃釉层的整体质量。
外热式电炉,其电加热功率所释放的热量,先辐射至内筒身钢板的外壁,再传导至内壁的搪玻璃釉层。由此可见其所测量和控制的是炉体温度,还有内筒身上的高劲大法兰钢板厚度为直筒身的2.5倍,其所需热容量大,以及内筒身的外侧有一组上、下接环结构件和制品烧成的支撑架或吊架,均为外热式电炉加热的挡火物,上述部位内壁搪玻璃釉层受热温度显著低于其他部位,致使外热式电炉所执行的受控搪烧“核心技术”不是搪玻璃釉层的真实受热温度,且受热不均匀,温差大,直接影响产品整体质量更为显著的提升。
搪玻璃反应罐在外热式电炉多次高温烧成中,由基体变形引起设备大法兰的整体变形,直接关联反应罐罐口的密封性能,致使罐内反应介质气体泄漏,涉及绿色环保和安全生产。
我国2010年9月2日制定GB25025-2010《搪玻璃设备技术条件》。
制定了搪玻璃压力容器的上接环与夹套组装的对接焊接头应用工艺保证其全焊透,并采用100%表面无损检测,仍不符合二类压力容器制造规范。
制定了搪玻璃设备法兰的最大最小直径差在DN≤1000mm时,≤6mm;在DN>1000mm时,≤10mm。设备平面度公差:在DN≤1000mm时,≤2mm;在DN>1000mm时,≤2.5mm。设备法兰的压紧面宽度≥15mm,其罐口变形量大密封性能差,导致罐内有害气体介质跑盲滴漏,污染环境。
制定了搪玻璃设备针孔修补数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文华,未经朱文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96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