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溶血磷脂酰胆碱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29662.X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0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丁为民;李东颖;陈延辉;谈东升;张洪雨;巩昊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9/10 | 分类号: | C07F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血 磷脂 胆碱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合成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从甘油磷酸胆碱合成含有单一酯基的溶血磷脂酰胆碱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溶血磷脂酰胆碱由磷脂酰胆碱去掉一个脂肪酰基而得到的产物。磷脂酰胆碱(亦称卵磷脂),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在动物的脑,肾上腺及细胞中含量较多。相比于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的HLB 值(亲水亲油性平衡值)大,不仅保留了亲油性,也因非极性基团的减少而使其亲水性能增加,其润湿能力、乳化性、乳化能力均优于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在改善焙烤产品的组织结构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溶血磷脂酰胆碱亦有生物活性,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溶血磷脂酰胆碱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方面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所以有效地制备高纯度的溶血磷脂酰胆碱就显得至关重要。
传统制备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方法都是经磷脂酶A1、A2 水解磷脂酰胆碱而得到。日本的平居博之等发明了由磷脂酶A1 或A2 组成的水解酶作用于用作原料的水合卵磷脂生产溶血卵磷脂(日本专利 公开号 CN1197115)。美国的大卫发明了利用磷脂酶A2 催化磷脂酰胆碱在混合试剂中水解制备溶血磷脂酰胆碱(美国专利 公开号 CN1210560)。由于磷脂酶的价格很高,工业化生产成本较高。另外,由于所选用的磷脂酰胆碱常含有不同的酯基,故难以得到含有单一酯基的溶血磷脂酰胆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地制备含有单一酯基的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方法,该方法,生产成本低,副产物少,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分离提纯更容易。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溶血磷脂酰胆碱的生产方法,以甘油磷酸胆碱为原料,包括下述步骤:
(1)甘油磷酸胆碱-二丁基氧化锡配合物的制备:将甘油磷酸胆碱溶于无水乙醇中,加入二丁基氧化锡,加热回流0.5~2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过滤、用无水异丙醇洗涤滤饼,真空干燥滤饼得白色甘油磷酸胆碱-二丁基氧化锡配合物;所述的甘油磷酸胆碱与二丁基氧化锡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1~1.1:1,所述的无水乙醇用量为10~50毫升/克甘油磷酸胆碱;
(2)溶血磷脂酰胆碱粗品的制备:在搅拌下,将经步骤(1)所得的甘油磷酸胆碱-二丁基氧化锡配合物置于一种有机溶剂中,依次加入三乙胺、脂肪酰氯,在50~85℃下搅拌0.5~3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蒸馏水,搅拌0.5小时,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得溶血磷脂酰胆碱粗品;所述的甘油磷酸胆碱-二丁基氧化锡配合物与脂肪酰氯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0~1:1.1,所述的脂肪酰氯与三乙胺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0~1:1.1,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为100~250毫升/克甘油磷酸胆碱-二丁基氧化锡配合物,所述的蒸馏水的用量为5~10毫升/克甘油磷酸胆碱-二丁基氧化锡配合物;
(3)溶血磷脂酰胆碱粗品重结晶得溶血磷脂酰胆碱产品:将步骤(2)所得的溶血磷脂酰胆碱粗品以乙腈为溶剂重结晶,得溶血磷脂酰胆碱产品。
步骤(2) 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或1,4-二氧六环。
步骤(2) 中所述的脂肪酰氯为硬脂酰氯、棕榈酰氯或油酰氯。
步骤(3) 中所述的乙腈-乙醇混合物,乙腈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00:1~100:5。
本发明的优点是:1. 本发明以甘油磷酸胆碱为原料,经锡络合、O-酰化,即可得到含有单一酯基的溶血磷脂酰胆碱,生产成本低。2. 本发明工艺路线短,处理方法简单,产品纯化容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溶血磷脂酰胆碱的生产方法,以甘油磷酸胆碱为原料,包括下述步骤:
(1)甘油磷酸胆碱-二丁基氧化锡配合物的制备:将甘油磷酸胆碱溶于无水乙醇中,加入二丁基氧化锡,加热回流0.5~2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过滤、用无水异丙醇洗涤滤饼,真空干燥滤饼得白色甘油磷酸胆碱-二丁基氧化锡配合物;所述的甘油磷酸胆碱与二丁基氧化锡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1~1.1:1,所述的无水乙醇用量为10~50毫升/克甘油磷酸胆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96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2‑氰基‑5‑羟基吡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从文冠果饼粕中提取蛋白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