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农作物幼苗发育的凹凸棒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31466.6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1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叶家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光市外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2;C05G3/04;C05G5/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30 | 代理人: | 张浩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作物 幼苗 发育 凹凸 营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供农作物幼苗发育的凹凸棒营养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农作物幼苗发育的凹凸棒营养土包括有以下组份组成:预处理后的凹凸棒石粘土、泥炭土、秸秆、锯末、稻壳、牛粪、细陶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农作物幼苗发育的凹凸棒营养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农作物幼苗发育的凹凸棒营养土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的组分:预处理后的凹凸棒石粘土80-100份、泥炭土40-60份、秸秆10-20份、锯末10-20份、稻壳10-20份、牛粪5-15份、细陶粒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农作物幼苗发育的凹凸棒营养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农作物幼苗发育的凹凸棒营养土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的组分:预处理后的凹凸棒石粘土90份、泥炭土50份、秸秆15份、锯末15份、稻壳15份、牛粪10份、细陶粒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农作物幼苗发育的凹凸棒营养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由红薯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棉花秸秆组成。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供农作物幼苗发育的凹凸棒营养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秸秆、锯末、稻壳、牛粪输送至高速搅拌制粒机中搅拌均匀并制成颗粒,颗粒直径控制在4-8mm,颗粒长度控制在6-12mm,然后将制成的配料颗粒中加入人类尿液后置于42~52℃条件下堆沤发酵10-20天;
(2)将所述预处理后的凹凸棒石粘土和泥炭土输送到电动搅拌机中搅拌,搅拌均匀后输送至对辊机中挤压成不规则的片状颗粒,片状颗粒的厚度≤6mm;
(3)将细陶粒浸泡于沼液池或人类尿液中,静置2-4天;
(4)将步骤(1)至步骤(3)处理过的颗粒及陶粒配料共同输送至电动搅拌机中均匀搅拌混合,然后放置于太阳光下暴晒1-3天进行杀菌干燥处理,并控制其含水量在15%~35%;
(5)将灭菌干燥处理后的配料颗粒装袋封存即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供农作物幼苗发育的凹凸棒营养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对凹凸棒营养土颗粒的灭菌干燥处理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将步骤(1)至步骤(3)处理过的颗粒及陶粒配料共同输送到微波带式干燥灭菌机中进行低温灭菌和干燥,温度控制在85~95℃,时间控制在1-2小时,灭菌干燥后的所述凹凸棒营养土颗粒含水量控制在15%~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农作物幼苗发育的凹凸棒营养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后的凹凸棒石粘土的制备方法如下:
(1)凹凸棒石粘土混合物的提纯与改性:将凹凸棒石粘土混合物粉碎至颗粒大小为2~6目,然后浸没到清水中,用电动搅拌机搅拌1-3小时,转速设定为600-800r/min,然后过滤,将混合物浸没到浓度为5%盐酸溶液中水浴热处理1-3小时,温度设定在70~90℃之间,再向酸化后的悬浮液中加入分散剂六偏磷酸钠充分搅拌,协同超声水热法处理2-4小时后,最后对其进行离心处理,离心之后,取上层悬浮液经过过滤、干燥步骤得到提纯与改性后的凹凸棒石粘土;
(2)凹凸棒石粘土的初成品的活化:将提纯与改性后的凹凸棒石粘土输送到回转式烘干炉内焙烧,焙烧时间为1~3小时,焙烧温度控制在250~350℃,最终得预处理后的凹凸棒石粘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供农作物幼苗发育的凹凸棒营养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也可以为焦磷酸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供农作物幼苗发育的凹凸棒营养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的加入量与悬浮液的体积比=1:(8-1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供农作物幼苗发育的凹凸棒营养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棒石粘土混合物的提纯与改性中,离心处理的转速设定为1600~200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光市外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明光市外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146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