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33112.5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0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太田惠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32/00 | 分类号: | B41J32/00;B41J33/12;B41J33/18;B41J33/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 装置 以及 控制 方法 | ||
一种印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能在墨带支座从印刷装置的框体卸下的状态下防止从残留于使用完毕的墨带的油墨的剥离痕迹取得印刷于印刷介质的图像。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具有墨带支座、带运送机构以及热敏头,墨带支座具有覆盖卷绕于卷绕辊的墨带的大致整体的外罩部的壳体,将卷绕辊卷绕墨带的方向作为带卷绕方向,将供给辊卷绕墨带的方向作为带回卷方向,在通过热敏头印刷完一张印刷介质后,带运送机构向带卷绕方向运送墨带,直到墨带的对印刷介质进行印刷时转印在印刷介质上的油墨的剥离痕迹进入外罩部内,并且,在印刷下一张印刷介质时,带运送机构以印刷完前一张印刷介质后的运送量以下的运送量向带回卷方向运送墨带。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3/081645,国际申请日为2013年11月25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1380039895.3,名称为“墨带盒、墨带支座、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卷绕墨带的供给辊和卷绕辊的墨带支座以及具有该墨带支座的印刷装置。
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墨带支座可拆卸地安装在其上的主体部的印刷装置,且涉及一种具有墨带支座和该墨带支座可拆卸地安装在其上的框体的印刷装置。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墨带支座和该墨带支座可拆卸地安装在其上的框体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对在卡片搬送路上搬送的卡片转印被加热的墨带的油墨而进行打印的热敏打印式的打印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打印装置具有墨带支座和主体部,其中,墨带支座包括供给墨带的供给辊以及卷绕墨带的卷绕辊,墨带支座可拆卸地安装在主体部上。在该打印装置中,墨带支座不具有覆盖卷绕辊的外罩,在从主体部卸下的状态下的墨带支座中,卷绕在卷绕辊的使用完毕的墨带露出到外部。并且,该主体部具有由配置在上侧的第一框体和配置在下侧的第二框体构成的框体。第一框体可转动地保持在安装于第二框体的固定轴上,且第一框体相对于第二框体能够旋转。
在该打印装置中,主体部具有加热墨带然后将墨带的油墨转印到卡片上的热敏头、将墨带从供给辊送向卷绕辊的带搬送辊以及驱动带搬送辊的马达。马达也与卷绕辊连接,卷绕辊通过马达的动力而旋转。即,在该打印装置中,若马达旋转,则带搬送辊以及卷绕辊旋转,从而墨带被从供给辊送向卷绕辊。
并且,在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打印装置一样的热敏打印式的印刷装置中,由于与印刷在卡片上的的图像的形状相同的油墨从墨带剥离,因此在印刷后的墨带(使用完毕的墨带)上会留下与印刷在卡片上的图像的形状相同的油墨的剥离痕迹。因此,若观察该剥离痕迹,则能够容易地知道印刷在卡片上的图像。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在从主体部卸下的状态的墨带支座中,优选卷绕于卷绕辊的使用完毕的墨带不向外部露出。因此,曾有一种具有支座主体的墨带支座,即使在墨带支座从主体部卸下的状态下,该支座主体也以使卷绕于卷绕辊的使用完毕的墨带不向外部露出的方式收纳墨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并且,在墨带支座从主体部卸下的状态下,即使使用完毕的墨带不向外部露出,若卷绕于卷绕辊的使用完毕的墨带能够容易地被从支座本体抽出,则也能够容易地知道印刷在卡片上的图像。因此,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墨带支座构成为即使在墨带支座从主体部卸下的状态下,也不能够容易地从支座主体抽出卷绕于卷绕辊的使用完毕的墨带。
具体地说,在该墨带支座中,在呈圆筒状形成的卷绕辊的内周面形成有多个肋,且在肋的卷绕辊轴向的一端部形成有向朝向卷绕辊的旋转方向的一方倾斜的倾斜部。并且,该墨带支座具有在卷绕辊沿轴心相对于盒主体可相对移动的防逆转部件、以及对防逆转部件向卷绕辊施力的施力部件。在防逆转部件形成有向与形成在卷绕辊的肋的倾斜部的倾斜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的对置倾斜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31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