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钳位驱动一体化的压电驱动高精度旋转作动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34407.4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7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宋思扬;徐明龙;邵恕宝;张舒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04 | 分类号: | H02N2/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一体化 压电 高精度 旋转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钳位驱动一体化的压电驱动高精度旋转作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作动器底座(1),安装于底座(1)上,能够承受轴向方向载荷的下部推力球轴承(2),在底座(1)上方的下层驱动结构(3),与下层驱动结构(3)一体化设置的上层驱动结构(4),安装在下部推力球轴承(2)上能够被下层驱动结构(3)以及上层驱动结构(4)钳位约束的输出轴(5),安装在输出轴(5)上方的上部推力球轴承(6),安装在推力球轴承上方的顶盖(7),输出轴(5)顶部伸出顶盖(7);
所述下层驱动结构(3)以及上层驱动结构(4)能够驱动输出轴(5)圆周转动,下层驱动结构(3)与上层驱动结构(4)具有完全相同的几何尺寸;下层驱动结构(3)包括下层外侧固定框架(31),与下层外侧固定框架(31)使用柔性铰连接的下层内侧旋转框架(32),与下层内侧旋转框架(32)通过柔性铰连接的下层钳位框架(33),安装在下层钳位框架(33)中并位于输出轴(5)两侧的的下层第一钳位压电陶瓷(34)和下层第二钳位压电陶瓷(35);上层驱动结构(4)包括上层外侧固定框架(41),与上层外侧固定框架(41)使用柔性铰连接的上层内侧旋转框架(42),与上层内侧旋转框架(42)通过柔性铰连接的上层钳位框架(43),安装在上层钳位框架(43)中并位于输出轴(5)两侧的的上层第一钳位压电陶瓷(44)和上层第二钳位压电陶瓷(45),安装在上层外侧固定框架(41)与上层内侧旋转框架(42)之间并位于上层内侧旋转框架(42)与上层外侧固定框架(41)连接端异侧的上层第一驱动压电陶瓷(46)与上层第二驱动压电陶瓷(47);输出轴(5)位于下层钳位框架(33)和上层钳位框架(43)中心的圆孔中,当未加电时,下层钳位框架(33)和上层钳位框架(43)能够钳位约束输出轴(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钳位驱动一体化的压电驱动高精度旋转作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驱动结构(3)与上层驱动结构(4)采用慢走丝工艺一次加工成型。
3.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位驱动一体化的压电驱动高精度旋转作动装置的作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实现双向大角度旋转运动,顺时针作动步骤如下:第一步,下层驱动结构(3)的下层第一钳位压电陶瓷(34)和下层第二钳位压电陶瓷(35)通电伸长,推动下层钳位框架(33)扩张,下层钳位框架(33)与输出轴(5)之前脱离钳位接触;第二步,上层第一驱动压电陶瓷(46)和上层第二驱动压电陶瓷(47)通电伸长,推动上层内侧旋转框架(4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由于上层内侧旋转框架(42)所连接的上层钳位框架(43)与输出轴(5)处于接触钳位状态,上层内侧旋转框架(42)的转动也推动了输出轴(5)顺时针转过一微小角度;第三步,下层驱动结构(3)的下层第一钳位压电陶瓷(34)和下层第二钳位压电陶瓷(35)断电缩短,下层钳位框架(33)的扩张弹性恢复,下层钳位框架(33)与输出轴(5)之钳位接触;第四步,上层驱动结构(4)的上层第一钳位压电陶瓷(44)和上层第二钳位压电陶瓷(45)通电伸长,推动上层钳位框架(43)扩张,上层钳位框架(43)与输出轴(5)之脱离钳位接触;第五步,驱动上层第一驱动压电陶瓷(46)和上层第二驱动压电陶瓷(47)断电缩短,上层内侧旋转框架(42)在柔性铰约束下的转动变形弹性恢复,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六步,上层驱动结构(4)的上层第一钳位压电陶瓷(44)和上层第二钳位压电陶瓷(45)断电缩短,上层钳位框架(43)的扩张弹性恢复,上层钳位框架(43)与输出轴(5)之钳位接触;至此作动器装置恢复到作动前的初始状态,并且与初始状态相比,输出轴(5)在下层驱动结构(3)以及上层驱动结构(4)的推动下向顺时针方向发生微小角度的转动,循环上述过程即实现输出轴(5)顺时针大角度旋转作动;
逆时针作动步骤如下:第一步,上层驱动结构(4)的上层第一钳位压电陶瓷(44)和上层第二钳位压电陶瓷(45)通电伸长,推动上层钳位框架(43)扩张,上层钳位框架(43)与输出轴(5)之前脱离钳位接触;第二步,驱动上层第一驱动压电陶瓷(46)和上层第二驱动压电陶瓷(47)通电伸长,推动上层内侧旋转框架(4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微小角度;第三步,上层驱动结构(4)的上层第一钳位压电陶瓷(44)和上层第二钳位压电陶瓷(45)断电缩短,上层钳位框架(43)的扩张弹性恢复,上层钳位框架(43)与输出轴(5)之钳位接触;第四步,下层驱动结构(3)的下层第一钳位压电陶瓷(34)和下层第二钳位压电陶瓷(35)通电伸长,下层推动钳位框架(33)扩张,下层钳位框架(33)与输出轴(5)之脱离钳位接触;第五步,驱动上层第一驱动压电陶瓷(46)和上层第二驱动压电陶瓷(47)断电缩短,上层内侧旋转框架(42)在柔性铰约束下的转动变形弹性恢复,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由于上层内侧旋转框架(42)所连接的上层钳位框架(43)与输出轴(5)处于接触钳位状态,上层内侧旋转框架(42)的转动也推动了输出轴(5)逆时针转过一微小角度;第六步,下层驱动结构(3)的下层第一钳位压电陶瓷(34)和下层第二钳位压电陶瓷(35)断电缩短,下层钳位框架(33)的扩张弹性恢复,下层钳位框架(33)与输出轴(5)之钳位接触;至此作动器装置恢复到作动前的初始状态,并且与初始状态相比,输出轴(5)在下层驱动结构(3)以及上层驱动结构(4)的推动下向逆时针方向发生微小角度的转动,循环上述过程即实现输出轴(5)逆时针大角度旋转作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440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音箱
- 下一篇:一种新型啸叫中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