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烷基化制备甲苯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35154.2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3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贵贤;季东;董鹏;王小瑞;杜知松;贠宏飞;边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9/40 | 分类号: | B01J29/40;B01J29/44;B01J29/70;B01J29/74;C07C2/86;C07C15/06;C07C15/08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烷基化 制备 甲苯 催化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苯烷基化制备甲苯催化剂的制备技术。
背景技术
染料、医药、农药、火炸药、助剂、香料等精细化学品的生产都离不开甲苯衍生的中间体,甲苯大量用作溶剂和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也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也用于合成材料工业。由于我国资源为少油富煤的行情,所以大力发展煤化工过程中C1甲醇的产量增加,但是现阶段不能够有效而合理经济的利用C1,若能使苯系与甲醇进行烷基化反应,合成甲苯和二甲苯,从根本上解决了甲苯、二甲苯紧缺的问题。当前苯与甲醇烷基化反应文献报道最多的是ZSM系列酸性分子筛,但其存在反应温度高,催化剂容易结焦、烧结,副反应复杂,甲醇利用率低等缺点。而对于BETA分子筛催化苯和甲醇烷基化反应的研究鲜有报道。再者,国内苯与甲醇制备甲苯的专利很少,很多都是制备二甲苯的相关专利。CN 104226357A报道了调整分子筛孔道大大提高了二甲苯的选择性。ACN 102600887A报道了用氢型MSM-22分子筛负载制备步骤复杂,催化剂修饰改性剂特别昂贵。CN 104492476A报道用碱性金属改性ZSM分子筛制备甲苯的专利,不过甲苯的选择性较低。
目前工业上合成甲苯、二甲苯存在的问题:催化剂的L/B酸比例以及抗积碳、抗烧结性能是制备甲苯、二甲苯的关键。催化剂酸位减弱使反应速度和选择性降低,影响反应目标产物的选择性以及收率。催化剂孔径分布,孔道路径长短将会导致甲苯进一步反应;副产物使催化剂表面堵塞而导致催化剂失活,严重影响甲苯、二甲苯的产品收率和质量。
因此,面对现有工业催化剂反应温度要求较高、容易结焦、反应停留时间较长等不利因素,对症下药,本发明催化剂有以下优点:催化剂制备步骤容易,抗烧结,能够延长反应时间,反应条件温和;催化体系环境友好,几乎没有副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苯烷基化制备甲苯的催化剂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苯烷基化制备甲苯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催化剂以TNU-9、MSM-22、BETA、HZSM-5分子筛为前躯体,其步骤为:
(1)使用浓度为0.1~1%mol/L的酸和含量为0.5%~5%硝酸盐,在反应温度为20~120℃条件下反应60~300分钟,进行改性;
(2)静置,抽滤,在温度为250~900℃进行焙烧,时间为1~10 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本发明涉及苯-甲醇选择烷基化过程是将苯和甲醇选择性烷基化生成甲苯、二甲苯的工艺过程。采用的工艺条件一般如下:苯/甲醇摩尔比1:1~8:1,反应压力为常压~2Mpa,反应温度为300℃~500℃, WHSV=1~8h-1。获得反应考评数据选择最佳修饰的酸和助剂,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活性和甲苯的选择性,并延长了催化剂的使用时间,提高催化剂地稳定性和抗烧结,得到技术上可行而有效地实施效果。本发明解决了苯-甲醇烷基化反应中催化剂容易结焦、烧结、催化剂反应寿命短的问题。以便有效地利用过剩资源苯、甲醇反应得到价值更高地化工产品,减轻环境负担。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0得到的改性BETA分子筛催化剂XRD谱图,图2实施例10得到的改性BETA分子筛催化剂BET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苯烷基化制备甲苯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催化剂以TNU-9、MSM-22、BETA、HZSM-5分子筛为前躯体,其步骤为:
(1)使用浓度为0.1~1%mol/L的酸和含量为0.5%~5%硝酸盐,在反应温度为20~120℃条件下反应60~300分钟,进行改性;
(2)静置,抽滤,在温度为250~900℃进行焙烧,时间为1~10 小时。
以上所述分子筛是TNU-9,或者MSM-22,或者BETA 型,或者HZSM-5型分子筛中的一种。
以上所述所用有机酸为氢氟酸,或者醋酸,或者柠檬酸,或者乙二酸。
以上所述的所用助剂硝酸盐为硝酸铈,或者硝酸钕,或者硝酸铱。
以上所述含铵盐溶液为 NH4Cl,或者(NH4)2NO3,或者(NH4)2CO3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51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