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超高阶导模制备圆环状纳米颗粒微结构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35478.6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2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阚雪芬;殷澄;许田;韩庆邦;姜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B81C3/00;B82Y2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张丽;董建林 |
地址: | 2130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超高 阶导模 制备 圆环 纳米 颗粒 微结构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超高阶导模制备圆环状纳米颗粒微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波导结构样品;首先,进行三层玻璃切割,三层玻璃分别为上层玻璃、中间层玻璃和下层玻璃,其中,中间层玻璃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边缘处设有与通孔连通的进样孔,切割好的玻璃采用光胶技术粘合在一起,通孔处的空腔称为微流体腔,上层玻璃为导波层;其次,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导波层上表面溅射镀膜形成耦合层、在下层玻璃下表面溅射镀膜形成衬底;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备的波导结构样品固定在θ/2θ转角仪的转台上,选用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波长为可见光和紫外光,然后进行光路-波导结构样品校准,校准的过程为:激光束垂直入射波导结构样品上,当反射光与入射光重合时,为校准点,此时转台角度称为零点;
步骤三,转动转台,改变激光束打到波导结构样品上的入射角,同时记录反射光强度,并绘制反射光强度-入射角度曲线图,在曲线图上找出最佳点;最佳点满足的条件为,反射光强度小于入射光强度的10%,入射角度为0-15度,若有若干个点均满足此条件,则选入射角最小的点作为最佳点;
步骤四,调节转台,使激光束的入射角为最佳点的入射角,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波导结构样品中注入溶剂,待溶剂完全挥发即可得到呈圆环状分布的纳米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高阶导模制备圆环状纳米颗粒微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层为银膜,所述衬底为金膜或银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高阶导模制备圆环状纳米颗粒微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层的厚度为30-4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高阶导模制备圆环状纳米颗粒微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的厚度大于100nm。
5.一种基于超高阶导模制备圆环状纳米颗粒微结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器、小孔光阑、偏振片、θ/2θ转角仪、波导结构、光电二极管和下载有处理反射光APP的计算机;所述波导结构固定在θ/2θ转角仪上的转台上,激光器的激光发射口与偏振片、小孔光阑的孔、波导结构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小孔光阑为两个,分别置于偏振片的两侧,由波导结构上反射出来的反射光通过光电二极管发送给计算机;所述激光器为785nm半导体激光器,光功率为100mW;
所述波导结构包括耦合层、导波层、衬底和微流体腔,所述耦合层为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溅射在所述导波层上表面的膜,所述导波层为上层玻璃,上层玻璃与中层玻璃、下层玻璃采用光胶技术粘合在一起,其中,中层玻璃中间位置处设有通孔、边缘处设有与通孔连通的进样孔,通孔所在的空腔为微流体腔,所述下层玻璃的下表面通过磁控溅射的方法溅射一层膜形成衬底;所述耦合层为银膜,所述衬底为金膜或银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超高阶导模制备圆环状纳米颗粒微结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层的厚度为30-40n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超高阶导模制备圆环状纳米颗粒微结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的厚度大于1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547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