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35703.6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0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邹赢锌;巨大维;储智勇;冯旭;陈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752 | 分类号: | A61K36/752;A61P1/04;A61K35/57;A61K35/6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十二指肠 溃疡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的中药原料包括:山楂、神曲、莱菔子、茯苓、白术、陈皮、佛手、香橼皮、川芎、肉豆蔻、蒲公英、乌贼骨、炒鸡内金、制大黄;其制备方法是称取中药材,按比例混合并粉碎成颗粒;煎煮;将提取液加热浓缩,制备流浸膏;喷雾干燥制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简单,各药物配伍合理、作用明确、无不良反应,具有消食和胃、醒脾祛湿、行气解郁、去腐生肌的功效,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方面疗效显著,尤其适用于应激引起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极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它的局部表现是胃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等症状。本病溃疡面不宜愈合,愈合后又易于复发,呈慢性反复性过程。
研究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起因与神经精神因素关系密切。现代人类面临的各种急慢性生理、心理压力,医学称之为应激。胃肠道是对应激反应最敏感的器官之一,不良的心理应激可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
目前,国内外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很多,如:胃舒平、铝镁凝胶、斯达舒等,由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慢性病,且易复发,要使其完全愈合,必须坚持长期服药,而很多西药制剂在治疗这类疾病中不可避免的具有皮疹、腹泻、肝损害等明显不良反应,同时西药一般只能缓解病情或针对临床某一症状治疗,往往达不到治愈的效果。我国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优势明显,不仅注重治标,更注重之本。中医药理论通过辩证论治、扶正祛邪,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在中医称为“胃脘痛”“肝胃气痛”等,其并发症则与中医学中的“呕吐”、“血症”相同。中医将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辩证病因分为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肝胃不和、肝胃郁热等。
近年研发了多种类型的中药来治疗胃病,如中国专利CN101703734B公开了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其包含川芎、川佛手、炒麦芽、苍术等33种中药,其可用于治疗胃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消化不良、乙状结肠炎;中国专利CN103041280B公开了一种消炎、止泻、止痛的复方中药,其包含茯苓、白术、白扁豆、淮山等31中中药,其可用于治疗胃肠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止泻、止痛以及助消化健胃肠;上述两个专利中中药种类均较为繁多,其价格较为昂贵,且其治疗胃病无明确地针对性,针对应激引起的胃十二指肠溃的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主要针对治疗应激引起的胃十二指肠溃疡,中药原料种类少,成本较低,疗效较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包括:山楂、神曲、莱菔子、茯苓、白术、陈皮、佛手、香橼皮、川芎、肉豆蔻、蒲公英、乌贼骨、炒鸡内金、制大黄。
优选的,所述中药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山楂25-40份、神曲9-20份、莱菔子6-10份、茯苓10-25份、白术12-18份、陈皮3-10份、佛手10-20份、香橼皮10-20份、川芎3-9份、肉豆蔻3-9份、蒲公英25-35份、乌贼骨20-35份、炒鸡内金9-15份、制大黄6-12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的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
山楂30份、神曲15份、莱菔子9份、茯苓15份、白术15份、陈皮9份、佛手15份、香橼皮15份、川芎6份、肉豆蔻6份、蒲公英30份、乌贼骨30份、炒鸡内金12份、制大黄9份。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充分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特别针对治疗应激引起的胃十二指肠溃疡而发明。本中药组合物具有消食和胃、醒脾祛湿、行气解郁、去腐生肌之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57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