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及隧道通风排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35998.7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8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范传刚;黄鹤;唐飞;丁建勋;邱明权;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08 | 分类号: | E21F1/08;E21F1/18;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宏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641 | 代理人: | 李柱天,洪玉姬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通风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包括形成在隧道顶部的至少一个竖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通风排烟系统还包括:
两个以上的射流风机,分别设置在所述竖井两侧的隧道顶部;
传感器,设置在隧道内壁,用于感测隧道内部的火源位置;以及
控制器,接收所述传感器发送的火源位置信号,并使离火源距离最近的竖井两侧的射流风机相向吹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竖井之间的距离为100~300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相邻的所述竖井之间的距离为100~150m时,在相邻的所述竖井之间设置1个射流风机;
当相邻的所述竖井之间的距离为150~300m时,在相邻的所述竖井之间设置2~5个射流风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相邻的所述射流风机之间具有所述竖井时,相邻的所述射流风机的间距为100m;
当相邻的所述射流风机之间不具有所述竖井时,相邻的所述射流风机的间距为50m。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风机的出口风速为20~40m/s。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的截面面积为25~50m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离子感烟式探测器、光电感烟探测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以及空气采样烟雾探测器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隧道通风排烟方法,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通风排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感测隧道内部的火源位置;以及
根据感测到的火源位置,离火源距离最近的竖井两侧的射流风机相向吹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599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