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学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生产加工系统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36070.0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6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郑雪峰;郑大成;鲁学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达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74 | 分类号: | B29B7/74;B29B7/80;B29B7/82;B29K2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13100 | 代理人: | 董金国,杨钦祥 |
地址: | 05555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 交联 聚乙烯 绝缘材料 生产 加工 系统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联聚乙烯生产加工系统,具体说是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生产加工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化学交联聚乙烯在电线电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引用,但总体来看,国内对化学交联聚乙烯生产加工工艺手段及设备仍然比较落后,生产工艺基本上仍需要对其进行熔融然后在重新挤出造粒,存在生产能耗大,设备投入大,生产效率低等多种缺陷,并且生产出的产品还存在产品易粘模具,产品容易有气泡,产品合格率低,原料浪费严重等多种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节能环保,投入少的一种化学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生产加工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化学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生产加工系统及其应用方法,其包括辅料生成装置、共混装置、加热装置以及出料装置,所述辅料生成装置包括搅拌罐以及设置在搅拌罐下方的辅料罐,所述搅拌罐与辅料罐之间设置电动阀门,所述辅料罐下端设置称重计量装置,所述共混装置包括固定架以及通过旋转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共混罐,所述辅料罐出料口与共混罐辅料进料口通过隔膜泵连通,所述共混罐还设置有主料进口和主料出口,所述主料出口与出料装置连通,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共混罐连通,所述辅料生成装置、电动阀门、称重计量装置、隔膜泵、旋转电机、出料装置、加热装置均分别通过电气控制元件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共混罐包括共混腔以及设置在所述共混腔外侧的加热腔,所述共混腔设置有主料进口和主料出口,所述共混腔设置有辅料进料口,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水箱、设置在所述电加热水箱内的循环泵以及与所述加热腔连通的加热管道,所述加热腔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电加热水箱、循环泵均分别通过电气控制元件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共混腔连通真空泵,所述真空泵通过电气控制元件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与主料出口连接的振动筛、设置在振动筛下的收集箱、进料口设置在收集箱内的扬料机以及设置在扬料机出口出的成品收集箱,所述成品收集箱下侧设置称量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辅料生产装置为两套。
进一步的,所述共混腔内设置进人孔。
进一步的,所述使用工艺包括以下使用步骤:
(1)、将辅料加入到搅拌罐(1)内对辅料进行融解搅拌,搅拌速度控制为10~30r/m,搅拌时间为0.5~1.5h,搅拌温度为80~100℃;
(2)、将主料通过主料进口加入到共混罐(5)中,使共混罐在5~7r/m的速度下旋转;
(3)在辅料搅拌完成后,根据加入主料的重量,按照主料和辅料重量比1:50~1:200的比例,将搅拌完成的辅料喷淋到主料罐(5)内,并使其进行共混,共混时间为2~3h,共混温度控制在70~90℃。
进一步的,所述主料采用聚乙烯,所述辅料采用助溶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利用辅料喷淋在主料上并进行共混,实现了主料的改性,其从根本上改变了化学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的生产方式,不用再重新挤出造粒,具有节能降耗、生产成本低廉,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对生产条件要求低,并且减少了原料浪费,产品合格率高等多种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生产加工系统流程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辅料生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共混装置及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出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搅拌罐,2、辅料罐,3、电动阀门,4、称重计量装置,5、共混罐,6、电加热水箱,7、循环泵,8、加热管道,9、收集箱,10、扬料机,11、成品收集箱,12、称量装置,13、振动筛,5-1、共混腔,5-2、加热腔,5-3、真空泵,5-4、进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叙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达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未经超达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60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高效除尘的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
- 下一篇:可移动油烟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