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吸双螺杆泵的自润滑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38689.5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0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郭井和;徐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诺科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15/00 | 分类号: | F04C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唐莉莎 |
地址: | 20161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杆轴 隔套 叶轮 泵体组件 机械密封 冷却系统 螺纹接口 密封连接 双螺杆泵 面对称 中间板 轴承座 自润滑 油孔 螺旋叶片 内孔台阶 轴承外圈 出油孔 进油孔 密封面 润滑油 箱底面 轴承盖 齿轮 油槽 轴向 轴承 镶嵌 | ||
一种双吸双螺杆泵的自润滑冷却系统,在轴承和泵体组件之间的螺杆轴上增加了带有螺旋叶片的叶轮和隔套,叶轮与螺杆轴固定连接,叶轮和隔套之间留有间隙;隔套镶嵌在中间板和轴承座的孔内,轴向通过泵体组件内孔台阶和轴承外圈挤住定位;隔套两侧设有油槽;轴承座的底面对称各设置一个带螺纹接口的油孔,中间板的底面对称各设置一个带螺纹接口的油孔;齿轮箱底面增加一个出油孔和进油孔,螺杆轴外侧通过轴承盖密封连接;螺杆轴内侧通过机械密封与泵体组件密封连接。本发明机械密封产生的热量都会被润滑油带走,避免密封面急剧升温引起的机械密封失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特种双吸双螺杆泵,特别涉及对双吸双螺杆泵的自润滑冷却系统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双吸螺杆泵输送介质的粘度范围大,从低粘度的轻介质液体到超高粘度的重介质液体均能满足其输送要求,在石油、化工、冶金、机械、食品、电站、舰船等行业被广泛地应用。
目前市场上双吸双螺杆泵的主流结构型式为,泵螺杆两端头部分为吸入腔,螺杆中间部分为排出腔,在工作时从两根螺杆的两端头吸进输送介质,从螺杆的中间排出输送介质。两根螺杆的两端通过机械密封进行密封介质,在泵运转过程中机械密封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该热量主要通过流动的介质带走,从而实现机械密封的降温冷却。
工业生产过程中双吸双螺杆泵最容易出现的故障问题是机械密封失效引起泄露。双吸双螺杆泵在工作时,机械密封中动环和静环相互之间摩擦,产生的热量较大,如果该热量不能及时被带走,动环和静环的密封面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升温,密封面失效,引起泵泄露。尤其是以下两种状况时,机械密封的密封面更容易失效:一,机械密封干运转,如泵组启动后没有介质流入或输送介质中含有大量的气体引起断塞流等,机械密封周围都是气体,不能及时将动环和静环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造成密封面失效;二,输送超高粘度介质,介质粘度过高,流动性会很差,不能及时将动环和静环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造成密封面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双吸双螺杆泵的自润滑冷却系统,能够在机械密封干运转或输送超高粘度介质时,保护机械密封,保障螺杆泵的正常使用。
本次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吸双螺杆泵的自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轴承和泵体组件之间的螺杆轴上增加了带有螺旋叶片的叶轮和隔套,叶轮与螺杆轴固定连接,叶轮和隔套之间留有间隙;隔套镶嵌在中间板和轴承座的孔内,轴向通过泵体组件内孔台阶和轴承外圈挤住定位;隔套两侧设有油槽;
轴承座的底面对称各设置一个带螺纹接口的油孔,中间板的底面对称各设置一个带螺纹接口的油孔;齿轮箱底面增加一个出油孔和进油孔,进油管一端连接轴承座的油孔、另一端连接齿轮箱的进油孔,出油管一端连接中间板的油孔,另一端连接齿轮箱的出油孔;
螺杆轴外侧通过轴承盖密封连接;螺杆轴内侧通过机械密封与泵体组件密封连接。
本发明涉及的带自润滑冷却系统的特种双吸双螺杆泵,解决了双吸双螺杆泵在输送介质过程中出现断塞流或高粘稠介质引起的机械密封急剧升温而失效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在螺杆轴上、机械密封的外侧增加叶轮和隔套,将齿轮箱同时作为储油箱,将齿轮箱内的润滑油通过叶轮驱动引入冲洗机械密封,带走机械密封产生的热量,通过出油管流回齿轮箱,在齿轮箱中散热,从而完成整个循环,为机械密封密封面提供最佳的工作环境,从而保障螺杆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泵体组件、2中间板、3轴承座、31油孔、4机械密封、5螺杆轴、6叶轮、61台阶、62台阶、63螺旋叶片、7隔套、71油槽、72油槽、8轴承、9锁紧螺母、10齿轮箱、101出油孔、102进油孔、11轴承盖、12进油管、13出油管。
附图1为本发明应用在双吸双螺杆泵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结构局部放大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叶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诺科泵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诺科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86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