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限域感应加热动态可控温度梯度CVI碳/碳复合材料快速致密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39049.6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2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贾建刚;季根顺;武国强;薛向军;郝相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83 | 分类号: | C04B35/83;C04B35/52;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 加热 动态 可控 温度梯度 cvi 复合材料 快速 致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限域感应加热动态可控温度梯度CVI碳/碳复合材料快速致密化方法。
背景技术
碳/碳(C/C)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比模量高、导热性好、膨胀系数低、摩擦学性能好等诸多优良特性,是目前唯一能够用于2600℃以上高温惰性气氛下的复合材料,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武器装备、核能、冶金、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应用背景。
致密化是C/C复合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液相浸渍法和化学气相渗透(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法。前者容易制得尺寸稳定的制品,但工艺繁复,对设备要求高,且经过高温碳化生成的树脂碳很难石墨化,另外,树脂和沥青碳化时收缩会导致纤维发生损伤,减弱了纤维/基体的界面性能,制品易产生显微裂纹、分层等缺陷。CVI法具有对纤维损伤小、基体碳纯度高、组成和结构可设计性强、制品性能好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C/C复合材料制备普遍采用的技术。在CVI工艺中,存在着表面化学反应(热解、沉积)和气体扩散之间的竞争。若气体到表面的扩散控制整个反应速率,则表面沉积很快建立,导致严重的表面结壳;若表面的化学反应是控制速率的步骤,这种表面结壳现象可减少。为此,需要采取较低温度特别是较低的压力,但这一措施使得致密化周期特别长,通常需要600~2000h的时间,甚至需要中途采用机械加工,以打开被封闭的气孔,这也是C/C复合材料制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CVI法制备高性能C/C复合材料首要解决一个个核心问题是致密化速率,即如何在短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密。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限域感应加热动态可控温度梯度CVI碳/碳复合材料快速致密化方法,采用感应加热建立动态可控温度梯度,通过限域感应加热和定向渗透对碳纤维预制体进行顺序沉积,可以实现C/C复合材料的快速致密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限域感应加热动态可控温度梯度CVI碳/碳复合材料快速致密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碳毡预制体内部沿轴向方向不同部位埋入热电偶;
S2、将一块已经致密化的C/C复合材料和步骤S1所得的碳毡预制体放入一密封的刚玉管内,抽真空后通入前驱体气体;
S3、通过感应线圈加热已经致密化的C/C复合材料至设定温度,在毗邻的碳毡预制体中形成温度梯度,利用温度连续监控记录仪记录各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S4、待碳毡预制体局部致密后,将感应线圈从左至右移动一个工位,碳毡预制体的致密区作为热源,对其相邻部位进行加热;保持碳毡预制体内热解碳沉积区域的温度梯度动态可控,实现大厚度C/C复合材料的快速致密及热解碳组织的均匀可控。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感应加热建立动态可控温度梯度,通过限域感应加热和定向渗透对碳纤维预制体进行顺序沉积,可以实现C/C复合材料的快速致密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限域加热温度梯度CVI条件下不同区域的SEM形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所使用的装置包括刚玉管1,刚玉管1两端连接有法兰密封盒3,一端的法兰密封盒3上设有出气管,另一端的法兰密封盒3上设有进气管,刚玉管1外套接有限域感应加热线圈2,还包括若干设置在碳毡预制体内部沿轴向方向分布的热电偶4,所述热电偶4连接有多路温度连续监控记录仪。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限域感应加热动态可控温度梯度CVI碳/碳复合材料快速致密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碳毡预制体内部沿轴向方向不同部位埋入热电偶;
S2、将一块已经致密化的C/C复合材料和步骤S1所得的碳毡预制体放入一密封的刚玉管内,抽真空后通入前驱体气体;
S3、通过感应线圈加热已经致密化的C/C复合材料至设定温度,在毗邻的碳毡预制体中形成温度梯度,利用温度连续监控记录仪记录各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S4、待碳毡预制体局部致密后,将感应线圈从左至右移动一个工位,碳毡预制体的致密区作为热源,对其相邻部位进行加热;保持碳毡预制体内热解碳沉积区域的温度梯度动态可控,实现大厚度C/C复合材料的快速致密及热解碳组织的均匀可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90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