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热风炉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39384.6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5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赖美珍;惠天昱;杨伟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美珍 |
主分类号: | F24H3/06 | 分类号: | F24H3/06;F24H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热风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生物质热风炉,属于生物质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生物质热风炉是生物质锅炉的一个种类,就是以生物质能源做为燃料的热风炉叫生物质热风炉。
现有的生物质热风炉使用时,会出现燃烧不彻底残留燃料过多的问题,现有的生物质热风炉使用时,功能单一,会排出多余的热风,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质热风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燃烧效率高,功能多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生物质热风炉,包括主体机构、二次燃烧机构以及水加热机构,所述主体机构由炉体、炉膛、环形导热腔、鼓风机、积灰室、支架、炉排以及螺旋散热隔片组成,所述炉体内部设置有炉膛、环形导热腔以及螺旋散热隔片,所述环形导热腔包围于炉膛和半气化燃烧室外,所述环形导热腔内安装有螺旋散热隔片,所述鼓风机安装在炉体左端面下部并与环形导热腔连接,所述积灰室与炉膛下端面通过炉排连接,所述支架设置在炉体下端面,所述二次燃烧机构由炊事口、半气化燃烧室、环形散热片、二次风盘、通风管、吹风管、吸风管以及压缩机组成,所述炊事口安装在半气化燃烧室上端面,所述二次风盘、半气化燃烧室和通风管均设置在环形导热腔内,所述炉膛上端聚火口设置有二次风盘,所述二次风盘上端安装有半气化燃烧室,所述环形散热片水平装配在半气化燃烧室内,所述环形散热片的边缘伸入半气化燃烧室外围的环形导热腔内,所述二次风盘与吹风管通过通风管连接,所述压缩机装配在炉体右侧并与吹风管连接,所述抽风管装配在压缩机右端面,所述水加热机构由注水器、中空管、集热片、喷水口以及水管组成,所述中空管左端与炉体右端面上部连接,所述集热片和水管均安装在中空管内部,所述集热片装配在水管上,所述注水器固定在中空管上端面,所述喷水口设置在中空管右侧,且通过水管与注水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散热隔片呈螺旋状装配在炉膛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散热片至少设置有三组,且所述环形散热片等距排布在半气化燃烧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半气化燃烧室侧面设置有烟道。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风盘上设置有通风小孔。
进一步地,环形导热腔和炉膛之间设有耐火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生物质热风炉,因本发明添加了炊事口、半气化燃烧室、环形散热片、二次风盘、通风管、吹风管、吸风管以及压缩机,该设计实现了生物质燃料的二次燃烧,解决了生物质燃料燃烧效率低的问题,因本发明添加了注水器、中空管、集热片、喷水口以及水管,该设计实现了利用热能对水进行加热的目的,解决了过多的热能流失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
因本发明添加了烟道,该设计使本发明产生的热气一部分排入烟道,供取暖使用,因本发明添加了通风小孔,该设计使得通风管内的气体可以进入二次风盘进行利用,因本发明添加了耐火层,该设计减少了热量的流失且保护了炉体,本发明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燃烧效率高,功能多样。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生物质热风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生物质热风炉的二次燃烧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为本发明一种生物质热风炉的水加热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炉腔、3-环形导热腔、4-鼓风机、5-积灰室、6-支架、7-炉排、8-螺旋散热隔片、9-二次燃烧机构、10-水加热机构、11-炊事口、12-半气化燃烧室、13-环形散热片、14-二次风盘、15-通风管、16-吹风管、17-吸风管、18-压缩机、19-注水器、20-中空管、21-集热片、22-喷水口、23-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美珍,未经赖美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93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