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39745.7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2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俞仁龙;陈悦;周荣冠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3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青岛路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生物 识别 方法 装置 | ||
1.一种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应用近红外虹膜识别方法和/或被动式面部识别方法进行生物识别;
将所述近红外虹膜识别方法的第一识别结果设置为第一标志或第二标志,其中所述第一标志表示成功,所述第二标志表示失败,将所述被动式面部识别方法的第二识别结果设置为第三标志或第四标志,其中所述第三标志表示成功,所述第四标志表示失败;
根据所述第一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识别结果获取生物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所述第一标志和/或所述第二识别结果为所述第三标志时,则表示生物识别成功,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所述第二标志且所述第二识别结果为所述第四标志时,则表示生物识别失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近红外虹膜识别方法进行生物识别的步骤,包括:
开启近红外光源发射红外光束照射人眼虹膜;
通过近红外摄像头采集虹膜图像;
根据所述虹膜图像进行生物识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被动式面部识别方法进行生物识别的步骤,包括:
应用摄像头采集面部图像;
根据所述面部图像进行生物识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志为1,所述第二标志为0;所述第三标志为1,所述第四标志为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应用近红外虹膜识别方法和/或被动式面部识别方法进行生物识别之前,包括:根据环境光照条件选择近红外虹膜识别方法或被动式面部识别方法。
6.一种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环境光照条件选择近红外虹膜识别方法或被动式面部识别方法;
应用选择的所述近红外虹膜识别方法或所述被动式面部识别方法进行生物识别。
7.一种非接触式生物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生物识别装置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应用近红外虹膜识别方法和/或被动式面部识别方法进行生物识别;
标志设置模块,与所述识别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近红外虹膜识别方法的第一识别结果设置为第一标志或第二标志,其中所述第一标志表示成功,所述第二标志表示失败,将所述被动式面部识别方法的第二识别结果设置为第三标志或第四标志,其中所述第三标志表示成功,所述第四标志表示失败;
结果获取模块,与所述标志设置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识别结果获取生物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所述第一标志和/或所述第二识别结果为所述第三标志时,则表示生物识别成功,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为所述第二标志且所述第二识别结果为所述第四标志时,则表示生物识别失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标志为1,否则,所述第二标志为0;所述第三标志为1,所述第四标志为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生物识别装置还包括第一选择模块,与所述识别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选择模块用于:根据环境光照条件选择近红外虹膜识别方法或被动式面部识别方法;
所述识别模块用于应用选择的所述近红外虹膜识别方法或所述被动式面部识别方法进行生物识别。
10.一种非接触式生物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生物识别装置包括: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根据环境光照条件选择近红外虹膜识别方法或被动式面部识别方法;
识别模块,与所述第二选择模块连接,用于应用选择的所述近红外虹膜识别方法或所述被动式面部识别方法进行生物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未经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97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图像识别的管道形变自动识别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