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充电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39925.5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3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骆福平;王升威;郭震强;杜鑫鑫;付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段月欣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充电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和装置,涉及电池领域。该电池充电方法,包括:为N个充电周期设置N组充电参数,充电参数包括脉冲充电电流,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利用充电参数,对电池进行N个充电周期的脉冲充电,直至电池的电压达到预设充电截止电压,其中,第i个充电周期的脉冲充电电流小于第i‑1个充电周期的脉冲充电电流,i为整数,且2≤i≤N;以预设充电截止电压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直至电池的充电电流达到预设充电截止电流。能够提高电池的充电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的广泛使用,电池作为动力源应用在各个领域中。为了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电池一般可循环充放电,从而能够循环使用。
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充电技术为恒流恒压充电。即对电池以恒定电流充电至截止电压后,再在截止电压下进行恒压充电。但是,由于电池本身存在一定内阻,恒流恒压充电会使电池极化不断累积。电池极化是指电池有电流通过,使电池偏离平衡电极电位的现象。电池极化会影响电池的充电速度。因此,在以恒定电流充电的过程中,电池的极化积累现象越来越严重,降低了电池的充电速度。
为了提高电池的充电速度,可以采用脉冲充电的方法对电池进行充电。以恒定的脉冲充电电流和恒定的脉冲放电电流对电池进行脉冲充电。在脉冲充电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电池不会发生析晶现象,需要保证充电过程中的脉冲充电电流不超过电池可承受的充电电流。从而限定了脉冲充电电流的大小,进而限定了电池的充电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和装置,能够提高电池的充电速度。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包括:为N个充电周期设置N组充电参数,充电参数包括脉冲充电电流,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利用充电参数,对电池进行N个充电周期的脉冲充电,直至电池的电压达到预设充电截止电压,其中,第i个充电周期的脉冲充电电流小于第i-1个充电周期的脉冲充电电流,i为整数,且2≤i≤N;以预设充电截止电压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直至电池的充电电流达到预设充电截止电流。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装置,包括:参数设置模块,被配置为为N个充电周期设置N组充电参数,充电参数包括脉冲充电电流,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脉冲充电模块,被配置为利用充电参数,对电池进行N个充电周期的脉冲充电,直至电池的电压达到预设充电截止电压,其中,第i个充电周期的脉冲充电电流小于第i-1个充电周期的脉冲充电电流,i为整数,且2≤i≤N;恒压充电模块,被配置为以预设充电截止电压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直至电池的充电电流达到预设充电截止电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和装置,为N个充电周期设置N组充电参数,并利用充电参数对电池进行N个充电周期的脉冲充电,直至电池的电压达到预设充电截止电压。再以预设充电截止电压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直至电池的充电电流达到预设充电截止电流。其中,第i个充电周期的脉冲充电电流小于第i-1个充电周期的脉冲充电电流。与采用恒定的脉冲充电电流进行脉冲充电电流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电池能够承受更大的充电电流的充电前期时,对电池采用较大的脉冲充电电流进行脉冲充电。在电池能够承受较小的充电电流的充电后期,对电池采用较小的脉冲充电电流进行脉冲充电。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充电速度。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池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示例中电池充电的电流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电池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本发明示例1与现有技术示例1的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充电电流曲线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399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