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除雾霾和回收细颗粒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41859.5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5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斯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斯涵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F26B2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67 | 代理人: | 卫麟 |
地址: | 22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回收 颗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理雾霾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消除雾霾和回收细颗粒的装置。
背景技术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它崇高而又优雅,雄浑而又柔和。人类一直在思考如何与大自然相处,尤其是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深切的关注。
近年来发生的雾霾天气,是自然环境无法承受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所带来的环境崩溃。城市环境的优化和保持,不仅需要城市管理者科学制定规划纲要,对经济产业和重点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也需要城市居民自觉参与,倡导绿色、低碳和友好的生活和出行习惯,从细节上做好绿色环保。自然与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必然会导致自然的无情惩戒。2012年秋冬季以来,发生在华北和中东部地区城市中的雾霾天气,就是自然环境无法承受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所带来的环境崩溃,尤其是北京的雾霾状况,引起了大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自然界已再次向人类发出了临界预警,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切和警醒。
目前人们在防治雾霾过程中,大部分采用空气净化装置和防护口罩等,少部分采用的一些装置也仅用于局部小区域,对于雾霾的治理力度极为不足,因此,想要找到一种能够切实解决现在雾霾问题的治理方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治效果好,造价低,耗电量小且无污染的一种消除雾霾和回收细颗粒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消除雾霾和回收细颗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细颗粒回收箱、相变蓄热水箱以及气液发生器;所述主壳体的一端为进气端口,所述主壳体的另一端为出气端口;在所述主壳体的内部由进气端口至出气端口,依次设置有辅助进风轮、多孔滤板、叶轮、波形滤板以及辅助排风轮;所述叶轮包括叶轮轴以及设置在叶轮轴上的叶片,该叶片为多孔式板体;在所述主壳体的底部设有细颗粒回收口,在该细颗粒回收口的下端设有细颗粒回收箱;在所述细颗粒回收箱内设有热管,所述热管底端固定安装在细颗粒回收箱底部的热管座脚上,热管的上端穿套在所述叶轮轴内;在所述热管下端设有U型传热管,在所述主壳体的下端还设置有一储热水箱,储热水箱设有出水口和回水口;储热水箱的出水口通过一微型循环泵与U型传热管的一端连接,U型传热管的另一端与储热水箱的回水口连接;在所述主壳体的底部还设有气液发生器,气液发生器的气体出口位于所述主壳体内。
所述热管为直立式管体。
所述储热水箱位于细颗粒回收箱的外侧。
所述U型传热管与储热水箱之间通过热水循环管接。
所述回收箱为方形箱体,箱顶板为辐条式结构,所述辐条式顶板的边缘与主壳体的细颗粒回收口密封连接。
所述多孔滤板和波形滤板的边缘分别与主壳体内壁密封连接。
在所述主壳体的下端还固定连接有一支架。
主壳体的进气端口和出气端口均为渐放的喇叭形。
所述叶轮为具有4个叶片的四叶轴。
热管为封闭式管体结构,且用高效导热金属制成,在管体内装有适量的相变材料,热管的上面为辐射散热端,热管的下面为气化蒸发端。
在气液发生器的顶部设有电磁蝶阀。
在滚筒进气通道设有辅助进风轮,在滚筒出气通道设有排风轮;设置辅助进风轮、辅助排风轮,主要为了扩大适用范围。本发明装置,既可以利用车船行驶时空气相对流通产生的风力为主要驱动力,过滤并截留通过装置的空气中的细颗粒物,也可以用于工厂、学校、酒店、宾馆以及居民楼的楼顶,利用辅助进风轮和辅助排风轮实现细颗粒回收和净化空气,从而实现对雾霾的治理。
在滚筒进气通道端口处设置滤网,防止杂物吸入通道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在所述气液发生器的顶部设置电磁蝶阀,在储热水箱的一侧设有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器控制蝶阀的工作状态;联动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蝶阀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在热水循环管路设有微型循环泵;联动控制器控制循环泵的工作状态;联动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循环泵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蝶阀、循环泵通过导线与控制电源和电控制系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斯涵,未经杨斯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18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行李箱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提拉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