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反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41967.2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4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凤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桃园大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128 | 分类号: | G02B5/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光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反光材料,一般都是通过玻璃珠(也称玻璃微珠)的反射来实现的。但现有技术的反光材料,因其结构所限,只能定向反光,而在其它方向的反光相当微弱,而无法作为全反光材料应用。
对于一些特种行业,比如交通指挥、环卫作业等作业人员,其服饰需要对其它人产生警示效果,以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交通设施、特殊车辆,也需要多向反光警示。对于定向反光材料来说,虽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不是在所有角度都能产生强反光,警示效果不完美。
一般反光材料在碰到光线时容易造成光线散射,而使其反光性大打折扣,所以公知反光布所使用的反光材料是一种只有数十微米直径的玻璃微珠。由于玻璃与空气的折射率不同,光线通过玻璃微珠聚焦于珠后一点,如果在焦点处贴上一层反光面,就可以将射入的光线沿入射方向反射出来,利用此原理制成的反光膜称之为“透镜型反光材料”,利用此类的反光材料能够将所射入光线完全反射,并将之利用于衣服及其它工业用的材料上,能大幅显现其强大的反光功能公知的反光布是将反光热压贴膜材料贴设于织物上所组成,而此反光热压贴膜材料则由粘结在各种感压胶上的反射性玻璃微珠所构成,此反光热压贴膜乃利用丝网印刷将一种胶反向的薄膜印刷到具有反射性的玻璃微珠的背面所形成,使用时将此反光热压贴膜材料热覆于织物上而形成具反光效果的反光布。但是,粘着于织物上的粘着问题一直无法有效解决,使其经过阳光曝晒及水洗后,容易造成反光材料脱离的现象,而须再次使用热压贴膜材料,故会增加其不方便性,且经济效益亦不高。另外,公知为解决前述接着性差的问题,在制作反光布时是直接在织布时就将玻璃微珠织于布中,此方式虽可改善接着问题,但却会增加制造的困难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1,中国专利文献CN1844560A公开了一种反光布的制备方法,在制作反光布时,是先提供一织物及一反光复合材,此反光复合材是由一塑料基材及粘着于其上的珠所组成;接着在织物表面涂布一层粘着剂之后,再将反光复合材反向贴合在织物表面;最后,将此反光复合材的塑料基材加热后自该织物上剥离,使反光微粒珠仍紧密贴合于该织物表面,如此即可制作出接着性佳的反光布。
现有技术2,美国专利文献US4664966A公开了一种带有胶粘覆膜的回射型反射片,其包括圆形玻璃微珠42构成玻璃微珠层、包裹层40,包裹层40由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构成,玻璃微珠42部分地嵌入包裹层40,包裹层40底部设有反射层44,玻璃微珠42大小相等,平面地嵌入包裹层40,较之现有技术1反光效果有所改善。
现有技术3,中国专利文献CN104777533A公开了一种全反光材料,包括玻璃珠层,还包括树脂层,所述玻璃珠层由若干粘接于树脂层表面,并部分地嵌于树脂层内部的玻璃珠组成,所述若干玻璃珠包括最大直径玻璃珠、最小直径玻璃珠以及直径界于最大与最小之间的玻璃珠组成;在该全反光材料厚度方向上,所述若干玻璃珠向所述树脂层的一面对齐;所述树脂层的底面还具有一反射层;因改善了玻璃微珠直径,较之现有技术2反光效果有所改善。
然而,现有技术2的反射层44设置在包裹层40底面,而玻璃微珠42设置在包裹层40表面;现有技术3的反射层104设置在树脂层103底面,而玻璃微珠102设置在树脂层103表面;其包裹层40或树脂层103均吸收反射层(44或104)的入射光和反射光,降低了反光强度,反光效果仍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反光效率高的全反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总构想基于二个方面,一是反光材料结构方面,金属反射层直接设置在玻璃微珠底部,金属反射反射光不必经过树脂层,光线到玻璃微珠为止,不会构成向下进入树脂层的折射光,避免光线在树脂层内被吸收;二是金属反射层本身构造,利用1um以下的金属膜,包覆在每个玻璃微珠底部连成一片,构成金属反射层,金属反射层厚度介于0.6-0.9um之间,该厚度不是平面厚度,而是包覆在每个玻璃微珠底部金属膜厚度;以上二方面改善是共同形成有益效果的,应当理解,这并排除金属反射层以其它形式直接设置在玻璃微珠底部,仍是本发明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桃园大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桃园大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19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象观测雨量计智能融雪装置
- 下一篇:偏光板与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