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泡点压力值测试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2781.9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4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吕伟峰;李彤;贾宁洪;杨济如;杨朝蓬;李星民;杨胜建;陈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46 | 分类号: | G01N23/0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刘飞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测试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泡点压力值测试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将多孔介质样品烘干并装入测量容器后,获取所述多孔介质样品的第一CT扫描图像;向所述测量容器注入原油,使所述测量容器内的压力值为第一预设值,并获取所述多孔介质样品的第二CT扫描图像;逐步降低所述测量容器内的压力值,直至所述测量容器内的压力值为第二预设值为止;并在逐步降低压力值的过程中获取所述多孔介质样品的至少一个第三CT扫描图像;基于所述第一CT扫描图像、所述第二CT扫描图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CT扫描图像,确定所述多孔介质样品中原油的泡点压力值。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准确地测试多孔介质中原油的泡点压力值。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石油天然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泡点压力值测试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多孔介质广泛存在于油藏中。例如,砂岩、以及泥岩等。多孔介质中原油的泡点压力值是油藏开发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参数。具体地,例如,当油藏的压力值低于多孔介质中原油的泡点压力值时,油藏中的天然气通常会析出,导致原油黏度增加,从而降低原油的采收率。因此,在油藏开发过程中,通常需要维持油藏压力值高于多孔介质中原油的泡点压力值,以避免天然气析出。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PVT仪器直接测试原油的泡点压力值,并将测得的压力值作为多孔介质中原油的泡点压力值。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测试过程没有多孔介质的参与。通常地,油气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同于多孔介质分子间的作用力。因此,上述现有技术测试得到的泡点压力值无法真实反映多孔介质中原油的泡点压力值。目前急需一种准确性地测试多孔介质中原油泡点压力值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泡点压力值测试方法和装置,以准确地测试多孔介质中原油的泡点压力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泡点压力值测试方法,包括:在将多孔介质样品烘干并装入测量容器后,获取所述多孔介质样品的第一CT扫描图像;向所述测量容器注入原油,使所述测量容器内的压力值为第一预设值,并获取所述多孔介质样品的第二CT扫描图像;逐步降低所述测量容器内的压力值,直至所述测量容器内的压力值为第二预设值为止;并在逐步降低压力值的过程中获取所述多孔介质样品的至少一个第三CT扫描图像;基于所述第一CT扫描图像、所述第二CT扫描图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CT扫描图像,确定所述多孔介质样品中原油的泡点压力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泡点压力值测试装置,包括:第一CT扫描图像获取单元,用于在将多孔介质样品烘干并装入测量容器后,通过CT扫描得到所述多孔介质样品的第一CT扫描图像;第二CT扫描图像获取单元,用于向所述测量容器注入原油,使所述测量容器内的压力值为第一预设值;并通过CT扫描得到所述多孔介质样品的第二CT扫描图像;第三CT扫描图像获取单元,用于逐步降低所述测量容器内的压力值,直至所述测量容器内的压力值为第二预设值为止;并在降低压力值得过程中通过CT扫描得到所述多孔介质样品的至少一个第三CT扫描图像;泡点压力值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CT扫描图像、所述第二CT扫描图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CT扫描图像,确定所述多孔介质样品中原油的泡点压力值。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多孔介质样品的CT扫描图像,测试所述多孔介质样品中原油的泡点压力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在测试的过程中有多孔介质的参与,从而可以准确地得到多孔介质中原油泡点压力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泡点压力值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CT扫描图像的含油饱和度分布曲线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27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