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藁本内酯在制备促进血管新生的药物中的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44887.2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1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彭成;杜旌畅;谢晓芳;熊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365 | 分类号: | A61K31/365;A61P9/10;A61P9/00;A61P19/08;A61P1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全学荣 |
地址: | 6111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藁本内酯 血管新生 制备 治疗性血管再生 血管新生作用 相关基因 障碍疾病 治疗效果 给药 干预 试验 安全 | ||
本发明提供了藁本内酯在制备促进血管新生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藁本内酯血管新生促进试验证明,藁本内酯具有明显的促进血管新生作用,其机制与上调VEGF/VEGFR相关基因表达有关,用于血管新生障碍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与目前的治疗性血管再生干预手段相比,藁本内酯具有药物易获得、给药方法简单、安全、成本低廉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藁本内酯的新用途,具体的,是在制备促进血管新生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缺血性疾病是一类因多种原因导致组织或器官供血不足的疾病,可导致缺血部位组织功能与结构损伤。缺血性疾病对组织损伤严重,对其进行迅速有效的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通过抗凝、血管再通等药物与手术治疗的手段,对缺血性疾病发病早期患者均能做到较为有效治疗,但这些治疗方法在缺血性疾病微血管病变中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由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在晚期多出现微循环系统损伤,提供改善微血管供血能力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极为重要。
为了进一步有效治疗缺血性疾病,以促进缺血区组织血管再生、改善组织供血为目的的治疗性血管再生成为近年来临床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有力手段。治疗性血管再生包含了三种不同的血管再生模式,及血管衍生、血管发生与动脉生成,血管衍生及发生在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进行治疗性血管再生治疗的手段中,蛋白治疗、转基因治疗以及细胞治疗的研究较多,也在动物试验中观察到了较好的疗效。蛋白治疗是通过给予动物或患者VEGFs、FGFs等促血管生长因子以促进血管生长,但该种治疗方法需要促血管生长因子的长期刺激,这些生长因子在组织中半衰期较短且合成成本高昂,而重复给药会带来较多副作用,临床试验结果并不乐观,且患者经济负担重。转基因治疗是通过给予动物或患者编码促血管生长因子的基因以促进血管生长,目前进行了临床试验的基因有VEGF-A165、FGF-2等,但该治疗方法需使用病毒载体引入外源基因、且基因的转录水平无法控制,效果同样并不十分乐观。细胞治疗是使用内皮细胞或者内皮祖细胞对缺血部位进行自体移植以促进血管生长,该种治疗方法目前还存在自体可用于移植的细胞少、移植微环境难以控制等诸多限制,在临床试验中也是困难重重。
由于进行治疗性血管再生治疗的机制在于提升组织中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加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的数目,因此寻找具有该效果的药物对于治疗性血管再生治疗的发展与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藁本内酯,别名东当归酞内酯,是我国传统中药伞形科植物当归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对于藁本内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抗炎、镇痛与保护细胞方面,其促进血管新生的研究国内外没有相关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藁本内酯的新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藁本内酯在制备促进血管新生的药物中的用途。
其中,所述的药物是治疗缺血性疾病。
其中,所述的药物是治疗血管新生不足或障碍的疾病。
其中,所述的药物是治疗因血管新生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侧支循环代偿障碍、骨折或创口修复障碍、慢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
本发明藁本内酯血管新生促进试验证明,藁本内酯具有明显的促进血管新生作用,其机制与上调VEGF/VEGFR相关基因表达有关,用于血管新生障碍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与目前的治疗性血管再生干预手段相比,藁本内酯具有药物易获得、给药方法简单、安全、成本低廉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 藁本内酯对VRI致斑马鱼血管新生障碍模型ISVs出芽的影响
(注:1:溶剂对照组,2:模型组,3:LIG 60μM组,4:LIG 50μM组,5:LIG 40μM组,6:LIG 20μM组,7:LIG 10μM组)
图2 藁本内酯对VRI致斑马鱼血管新生障碍模型ISVs出芽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48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