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极耳同向电极双膜安全阀卷绕式铅酸蓄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46096.3 | 申请日: | 2017-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8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学琴 |
主分类号: | H01M10/12 | 分类号: | H01M10/12;H01M2/12;H01M4/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1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同向 电极 安全阀 卷绕 式铅酸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酸蓄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功率、高倍率放电的卷绕式铅酸蓄电池,属于蓄电池加工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铅酸电池制造工艺和技术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生产及加工技术被不断地革新、新的技术和设备被不断地采用。
目前,传统的卷绕式铅酸蓄电池大多采用单个或多个极耳作为集流方式,电流的导出和引入局限在有限的几个焊接点上,通导能力较低,内阻较高,充放电过程中电流分布不均匀,难以实现大电流充放电;另外,大电流充放电时,由于电池内阻大,导致发热严重,电池温度过高,从而引起安全隐患;一般的蓄电池安全阀防爆膜为单膜结构,一旦膜被酸腐蚀就会使安全阀失去保护作用,使电池寿命缩短,且易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卷绕式铅酸蓄电池电流通导能力较低,内阻较高,充放电过程中电流分布不均匀的缺陷以及安全阀防爆膜为单膜结构,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弊端,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极耳同向电极双膜安全阀卷绕式铅酸蓄电池,它能使充放电过程中电流分布均匀,有效提高电流通导能力,并提高了电极的机械强度和抗震动性能,降低了电极的内阻;安全阀双膜结构防爆膜使电池更安全,延长了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使卷绕式铅酸蓄电池的性能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极耳同向电极双膜安全阀卷绕式铅酸蓄电池,包括电池外壳(5)和电芯(33),其特征是:电芯(33)由正极片(1)、负极片(2)以及位于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3)通过电芯卷轴(23)卷绕成柱状体,在电芯(33)的两端端顶分别设有正极集流盘(6)和负极集流盘(7);所述正极片(1)在靠正极集流盘(6)一侧顶端设有一与正极片(1)等长的极耳即正极连续极耳(8),在正极连续极耳(8)与隔膜(3)靠正极集流盘(6)一侧的顶端之间的位置设有一排沿极片长度方向等距排列的正极片气孔(20);所述负极片(2)在靠负极集流盘(7)一侧顶端设有一与负极片(2)等长的极耳即负极连续极耳(9),在负极连续极耳(9)与隔膜(3)靠负极集流盘(7)一侧的顶端之间的位置设有一排沿极片长度方向等距排列的负极片气孔(34);所述正极集流盘(6)为盘状体,在盘的中心设有一圆孔即正极安全阀安装孔(36),盘体上设有一与正极极片螺旋相吻合的螺旋状槽体即正极片卡槽(32),正极片(1)的正极连续极耳(8)沿正极片卡槽(32)卡制于其中,并通过焊接方法固定;所述负极集流盘(7)也为盘状体,盘体上设有一与负极极片螺旋相吻合螺旋状槽体即负极片卡槽(35),负极片(2)的负极连续极耳(9)沿负极片卡槽(35)卡制于其中,并通过焊接方法固定;在正极集流盘(6)和负极集流盘(7)上分别设有正极端子(18)和负极端子(19),负极端子(19)通过设于电池外壳(5)侧面的电极端子保护套(48)引到电池的正极端方向;在正负极之间设有正负极气流通道(49),该通道至少设置一条,用于将负极产生的气体输送到正极,并通过安全阀(14)排出。
所述安全阀(14)由安全阀座(15)和防爆膜(11)及安全阀盖(10)构成,安全阀座(15)为一柱状体,其中心设有一螺旋状的气道(16),气道(16)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下滤酸片(13)和上滤酸片(12),在上滤酸片(12)的上部设有一帽状防爆膜(11),防爆膜(11)由防爆膜内膜(25)和防爆膜外膜(26)并通过防爆膜连接体(27)连接在一起的双膜结构,防爆膜内膜(25)和防爆膜外膜(26)分别设有防爆膜内膜唇口加强筋(38)和防爆膜外膜唇口加强筋(39),防爆膜内膜唇口加强筋(38)和防爆膜外膜唇口加强筋(39)分别套接于安全阀座(15)的防爆膜内膜台阶(30)和防爆膜外膜台阶(31)上,在防爆膜(11)的上部设有一与安全阀座(15)卡扣相接的帽状安全阀盖(10),在安全阀盖(10)的侧面设有安全阀盖气孔(29)。
在正极集流盘(6)的外侧设有电池正极保护盖(21),在正极集流盘(6)中心设有正极安全阀安装孔(36),其孔内安装有安全阀(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学琴,未经陈学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60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发板通道复用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为特定用户确定电话号码优先级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