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气中总烃在线稀释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7408.2 | 申请日: | 201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4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魏新明;王琼;孙晓英;邹兵;肖安山;姜素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38 | 分类号: | G01N1/38;G01N27/6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6607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中总烃 在线 稀释 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气中总烃在线稀释监测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响应时间长和无法兼顾总烃浓度大范围波动时候的监测灵敏度与检测上限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废气中总烃在线稀释监测装置,采用大流量采样泵在采样口到检测仪之间的采样管路段获取较高的线速度,并根据检测器测量的废气浓度的变化相应的按照比例对进入检测器的废气样品进行稀释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废气中总烃在线稀释监测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气中总烃在线稀释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石化等行业中的高含烃废气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快速准确的获取气总烃浓度,为后续处理设施提供数据支持。而目前常见的在线气体中总烃浓度监测装置或系统,多为针对环境或者固定污染源排放的废气中总烃浓度监测,据尹天亚等人在《石油化工废气总烃分析方法研究》(《当代化工》,2011年第40卷第2期:209-211)一文中的报道,因此监测范围通常小于100000mg/m3(以甲烷计,下同),没有考虑大范围浓度变化特别是应对高浓度总烃浓度气体的冲击的需求,因有时由于突发泄漏会产生高浓度甚至100%体积浓度的烃类气体冲击,如不加考虑可能会产生检测器测量数据准确性降低甚至检测器熄火等问题,影响监测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监测技术响应时间过长、且无法监测大范围总烃浓度波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废气中总烃在线稀释监测装置。该装置具有可以监测大范围总烃浓度波动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废气中总烃在线稀释监测装置,包括气体管路、大流量采样泵、流量计、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废气气体管道上设有采样口,采样口通过球阀与大流量采样泵入口相连,大流量采样泵出口依次与三通阀(3)、三通阀(4)、三通阀(6)相连,三通阀(3)另一路通过管线与废气气体管路相连,三通阀(4)另一路与压缩空气相连,三通阀(6)的其中一路与废气气体管路相连,另一路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采用大流量采样泵在采样口到检测仪之间的采样管路段获取较高的线速度,以缩短响应时间,采样泵的流速不低于6L/min,线速度不低于8m/s。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析得到的废气中总烃浓度较低时,控制系统控制各个阀门的开关以及流量计的开度,使得废气气体样品被大流量采样泵抽吸后,以较高的线速度保障了采样管道中的消耗时间较少,同时流量计控制开度将大部分的样品气体排回废气管道,仅让与检测器的允许进样量相适合的样品气体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并保证进入检测器的样品气体为未经稀释的原始气体浓度,以保障检测的灵敏度;当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析得到的废气中总烃浓度升高并超过预设浓度值时,控制系统通过流量计控制作为稀释气体的压缩空气以一定的流量进入三通阀(4)与样品气体混合,再通过三通阀(6)排出大部分的混合气体返回废气管道,从而保证在进入检测器的气体的体积流速不变的前提下,进入检测器的气体中的总烃的质量流速不超过仪器的线性以及避免熄火的设计要求,保障了检测的响应速度、又较好的协调了低浓度气体样品的检测灵敏度与高浓度气体样品的检测上限的检测要求。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优选地,气路系统中的流量计均为带有控制器的流量测量与控制综合单元。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优选地,在非稀释状态下采用三通阀与流量计的配合将大部分的原始气体样品返回废气管道,既保障了进入检测器的气体流量符合检测器的设计要求,又保护了环境。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优选地,在稀释状态下采用三通阀与流量计的配合将大部分的稀释后气体样品返回废气管道,既保障了进入检测器的气体流量符合检测器的设计要求,又保护了环境。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优选地,稀释比例的计算依据检测器的线性范围需要以及防止熄火的设计要求确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优选地,稀释比例控制在10~30倍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74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染黄羽鹌鹑血细胞的瑞氏法
- 下一篇:一种医疗检验用溶液稀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