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工具机夹头的油压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7790.7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5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吴亚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瑞麒美贸易有限公司;吴亚爵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15/14;F15B15/20;F15B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刘香兰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工具机 夹头 油压 驱动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工具机夹头的油压驱动装置,其包含有夹头连接座、分油阀以及活塞,夹头连接座内部具有储油空间和与储油空间连通的轴孔;分油阀具有阀体和分油轴,阀体与外部的压缩流体连通,分油轴穿设于该夹头连接座的轴孔中,并且将压缩流体引导至储油空间内,活塞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夹头连接座的储油空间中,通过活塞而将储油空间划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由此,当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中往复产生油压时,活塞或夹头连接座之间即可产生相对位移,进而通过活塞或夹头连接座驱动工具机夹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具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具机夹头的油压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的油压式夹头主要是通过油压驱动装置来带动多个夹爪沿着滑槽往复移动,从而使这些夹爪共同夹持待加工工件。然而,就常用的油压驱动装置来说,不外乎具有体积大、安装麻烦及管路复杂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操作上并不方便而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工具机夹头的油压驱动装置,其结构简单且操作容易,并能够有效地减少体积。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工具机夹头的油压驱动装置,包含有夹头连接座、分油阀以及活塞,该夹头连接座内部具有储油空间和与储油空间连通的轴孔;该分油阀具有阀体和分油轴,该阀体与外部的圧缩流体连通,该分油轴穿设于该夹头连接座的轴孔与该阀体之间,并且将圧缩流体引导至该储油空间内,该活塞设置于该夹头连接座的储油空间中,从而将该储油空间划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由此,当圧缩流体往复流动至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时,该活塞或该夹头连接座之间即可产生相对位移,进而通过活塞或夹头连接座驱动工具机夹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特征中,该分油阀具有阀体和分油轴,该阀体具有第一供油口、第二供油口以及回油口,该分油轴的一端穿设于该夹头连接座的轴孔内且与该夹头连接座连接在一起,该分油轴的另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穿接于该阀体内,从而该分油轴能够带动该夹头连接座一起转动;该活塞单元具有活塞和活塞导杆,该活塞设置于该夹头连接座的储油空间内,且能够沿着该夹头连接座的轴孔的轴向进行移动,从而通过该活塞而将该夹头连接座的储油空间划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该活塞导杆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穿设于该分油阀的分油轴内,该活塞导杆的一端连接在该活塞上,用以带动该活塞在该储油空间内移动,该活塞导杆的另一端连接在该分油阀的分油轴上,从而在该活塞导杆与该分油阀之间形成第一导油通道和第二导油通道,该第一、第二导油通道分别与该分油阀的阀体上的回油口连通,该第一导油通道的一端与该夹头连接座的储油空间的第一腔室连通,该第一导油通道的另一端与该分油阀的阀体上的第一供油口连通,该第二导油通道的一端与该夹头连接座的储油空间的第二腔室连通,该第二导油通道的另一端与该分油阀的阀体上的第二供油口连通。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油压驱动装置利用圧缩流体在该第一、第二腔室内的流动,而使该活塞或夹头连接座其中之一在该储油空间的第一、第二腔室之间进行移动,进而达到油压驱动的效果。
有关本发明所提供的油压驱动装置的详细结构、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了解,这些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发明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油压驱动装置配合夹头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油压驱动装置配合夹头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的油压驱动装置配合夹头的组合剖视图,主要表示活塞位于储油空间的第一腔室。
图5类同于图4,主要表示活塞位于储油空间的第二腔室。
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瑞麒美贸易有限公司;吴亚爵,未经上海瑞麒美贸易有限公司;吴亚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77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