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型二级Colpitts混沌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48137.2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1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朝霞;麻晓明;崔公哲;王娟芬;杨玲珍;薛萍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B5/12 | 分类号: | H03B5/12;H04L9/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型 二级 colpitts 混沌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电路产生超宽带混沌信号的电路,具体为改进型二级Colpitts混沌电路。
背景技术
混沌是在确定系统中产生的不规则运动,混沌作为一种复杂的非线性运动行为,在物理学,气象学,电子学,信息学和经济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及应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基于Colpitts(考毕兹)的混沌振荡器已经受到了重大关注,但标准型二级Colpitts振荡器电路(混沌电路)由于使用晶体管会产生寄生效应,当电路频率很高时,寄生效应产生的寄生电容使得集电极等效为与地短接,从而破坏系统的振荡状态使得电路性能受到限制,同时,标准型二级Colpitts混沌振荡器产生的混沌信号其基本频率均不高于晶体管特征频率的3/10,且频谱存在尖峰,不平坦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Colpitts混沌电路的应用领域与范围,以及应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二级Colpitts振荡器电路存在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提供一种改进型二级Colpitts混沌电路。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改进型二级Colpitts混沌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源V1,第二电压源V2,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级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电感L1和电流源I1;
其中,第一电压源V1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同时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同时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流源I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压源V2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电感L1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电流源I1的第二端以及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同时接地。该电路构成第一三极管Q1与第一电容C1并联,第二三极管Q2与第二电容C2并联,第一电流源I1与第三电容C3并联的电路,由于三极管在高频情况下会产生寄生电容,所以在此将第一三极管旁的寄生电容命名为第一寄生电容Cb1,将第二三极管旁的寄生电容命名为第二寄生电容Cb2。
本发明的改进型二级Coplitts混沌电路可以改进原有电路的不足,改进型二级Colpitts电路将标准型二级Coplitts电路的电感转移到第二级三极管的基极,同时在两个三极管的基极都各自串联上一个电阻,寄生电容在频率很高的时候会被隔离,本发明可以消除寄生电容对地短接的这一影响。同时第三电容C3成为了电路谐振的一部分,和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串联,使得谐振网络的总电容大大减小,同时级联的三极管又不会使整个电路的增益不足,从图3与图5的频谱图中看出,不仅将电路所产生的混沌信号的基本频率从约3GHz提高到5.68GHz,而且从图3与图5频谱图比较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改进型二级Coplitts混沌电路产生的混沌频谱消除了原标准型二级Coplitts电路频谱的尖峰,频谱更加平坦,从原理上拓宽了Colpitts混沌电路的应用领域与范围,以及应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标准型二级Coplitts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改进型二级Coplitts混沌电路的原理图;
图3为现有标准型二级Colpitts混沌电路的频谱图仿真结果;
图4为现有标准型二级Colpitts混沌电路的自相关图仿真结果;
图5为本发明的改进型二级Colpitts混沌电路的频谱图仿真结果;
图6为本发明的改进型二级Colpitts混沌电路的自相关图仿真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改进型二级Colpitts混沌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源V1,第二电压源V2,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级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电感L1和电流源I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81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纤预制棒抽真空密封装置及其抽真空密封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旋转拉丝抽真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