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客显屏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48980.0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4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尹晓峰;郑忠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知而行(上海)营销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G1/14 | 分类号: | G07G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25 上海市黄浦区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银机 收银 图像输入接口 网络通信模块 控制模块 客显屏 图像 连接控制模块 图像分屏显示 控制显示屏 分区显示 广告数据 广告信息 平滑升级 服务端 通信链 显示屏 发送 输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客显屏设备,安装于收银机上,包括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输出端的显示屏和连接控制模块输入端的图像输入接口,客显屏设备还包括用于接收广告信息的网络通信模块,该网络通信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通过通过图像输入接口接收收银机发送的含有收银信息的收银图像,并控制显示屏分区显示收银图像和含有广告数据的推广图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分别采用图像输入接口和网络通信模块连接收银机和服务端,将收银图像和推广图像分屏显示,可以在现有的通信链路上对老式收银机平滑升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客显屏,尤其是涉及一种客显屏设备。
背景技术
商业电子收银是微电子技术发展及现代化商品流通管理理念和技术发展结合的产物,而商业电子收银机则是现代化、自动化商业管理必不可少的基本电子设备之一。世界上最早的收银机是在1879年,由美国的詹敏斯·利迪和约翰·利迪兄弟制造,其功能只实现营业记录备忘和监督雇用人的不轨行为。到六十年代后期,随着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日本率先研制成功了电子收银机(ECR),电子收银机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技术性能和商业功能远远超过原型的机构式现金收款机,具有智能化、网络化多功能的特点,成为在商业销售上进行劳务管理、会计帐务管理、商品管理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到八十年代中期,功能强劲的商业专用终端系统(POS)产生,成为第三代收银机,POS与ECR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有着直接即时入帐的特点,有着很强的网上实时处理能力,POS将电脑硬件和软件集成,形成一个智能型的,即可独立工作,也可在网络环境下工作的商业工作站。
目前的收银机一般包含两个屏幕:向消费者展示消费信息的客显屏以及收银员屏幕,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电子营销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商家认可,新功能需要新款收音机的支持,但是一些老式的收银机的更新换代需要很大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替代现有收银机中客显屏的客显屏设备。
一种客显屏设备,安装于收银机上,包括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输出端的显示屏和连接控制模块输入端的图像输入接口,所述客显屏设备还包括用于接收广告信息的网络通信模块,该网络通信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通过图像输入接口接收收银机发送的含有收银信息的收银图像,并控制显示屏分区显示收银图像和含有广告数据的推广图像。
所述网络通信模块为无线网络通信模块。
所述的图像输入接口位VGA接口。
所述网络通信模块与远程服务器连接,所述远程服务器连接收银机,接收从收银机发送的收银信息中提取商品信息,并向网络通信模块发送与所述商品信息对应的广告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预存储广告数据,在需要需要播放广告时,所述远程服务器向网络通信模块发送与商品信息对应的广告数据的标识。
所述推广图像中包含二维码电子优惠券。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分别采用图像输入接口和网络通信模块连接收银机和服务端,将收银图像和推广图像分屏显示,可以在现有的通信链路上对老式收银机平滑升级。
2)广告信息由服务端发送,与既有的电子营销系统无缝接合,不需要对收银机做底层的开发。
3)广告数据预存在客显屏中,可以具备更小的数据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显示屏,2、控制模块,3、网络通信模块,4、图像输入接口,5、收银机,6、远程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知而行(上海)营销咨询有限公司,未经知而行(上海)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89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