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杀鼠剂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9115.8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9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付学锋;谢一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学锋;谢一兵 |
主分类号: | A01N25/00 | 分类号: | A01N25/00;A01N43/16;A01N35/06;A01P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陈真 |
地址: | 10009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杀鼠剂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杀鼠剂,属于灭虫害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本低、适口性好、易保存、杀鼠效果显著的杀鼠剂。本发明杀鼠剂的组成为:10~80重量份基料、0.002~0.5重量份的杀鼠活性成分和2~40重量份辅料。上述基料由餐厨垃圾经固液分离、破碎、分选、制浆、干燥、粉碎得粉末,基料粉末中蛋白质含量≥20%、淀粉含量≥45%、油脂含量7%、水分10%。杀鼠活性成分为第2代安全杀鼠活性成分。辅料为赋形剂、粘着剂、吸水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着色剂、矫味剂和溶剂。本发明的杀鼠剂适口性好、适合长时间灭鼠,杀鼠效果好、成本低,且为餐厨垃圾综合利用提供新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鼠剂,具体是利用餐厨垃圾加工为杀鼠剂基料,可以在卫生防疫、城市灭鼠、农村灭鼠、农田及草原鼠害防治等领域中应用。
背景技术
鼠类是哺乳动物中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种类最多、数量最大一类哺乳动物。全世界已知哺乳动物有4500种左右,其中鼠类占整个哺乳动物的1/3。通常鼠类是指中小型啮齿动物,属于哺乳纲
鼠类的食性决定了个体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鼠类虽然食性广泛,但从本质上讲,鼠类是植食性动物,但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甚至在相同环境中,不同鼠种食性也有不同。按照食性特化程度,鼠类可狭食性和广食性两种类型,褐家鼠,生活在居民区的家栖鼠由于食性复杂,基本上是杂食,但也有分化,褐家鼠偏于动物性食物,小家鼠偏于植物性,而黄胸鼠介乎二者之间。[1]
掌握和了解鼠类的食性和食量,对提高杀鼠剂的适口性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由于鼠类活动频繁,能量消耗大;躯体较小而相对表面积较大,维持体温需要较大热量;鼠类主要取食植物,包括营养成分较低的纤维部分,故鼠类的食量按体重比通常较大型兽类多。
当鼠类遇到从未取食过的食物,为了自身的安全,总是试探性地尝试一点。这就是新物回避反应,一般要等几个小时后,如果身体没有反应,才会大量取食。如果身体稍感不适,则对该食物产生回避,以后再次遇到则会拒食。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杀鼠剂为杀鼠毒饵,从剂型上可分为原粮毒饵、蜡块毒饵两大类。毒饵中除少量有毒原药以外,其余成份为基饵,也是原药的载体,基饵的适口性决定着鼠药灭鼠效果的优劣。原粮毒饵中的基饵全部为粮食,而蜡块毒饵中约70%重量为粮食。由于鼠类嗅觉灵敏,鼠药中的粮食基本采用新鲜的优质粮食,如小麦、稻谷、玉米、面粉等,因此在鼠药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粮食,这也无形提高了杀鼠剂的成本。科研人员一直在积极寻找粮食的替代品,但由于鼠类嗅觉味觉发达,对于替代品中淀粉、蛋白质等含量要求较高,甚至不新鲜的粮食会被鼠类拒食。
鼠害防制过程中,使用杀鼠毒饵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蜡块毒饵具有长效、不易霉变、不易被非靶标动物误食等优点,越来越被广泛使用,但目前国内生产的蜡块毒饵适口性较差,防治效果不理想,进而制约其发展。国外生产等的蜡块毒饵杀灭效果较好,但价格较贵,是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3-5倍。杀鼠毒饵中基饵是蜡块毒饵中原药的载体,是由若干食物加入石蜡、引诱剂、警戒色、防腐剂、苦味剂等配比、加工而成,其组成及加工工艺是影响毒饵适口性的关键因素。但是在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杀鼠剂中存在杀鼠毒饵的适口性差、易腐败、成本高、制备而得杀鼠毒饵性能不稳定等缺陷。[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学锋;谢一兵,未经付学锋;谢一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91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验动物抓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嘧菌酯和百菌清复配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