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建的施工方法及建筑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49415.6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8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阮艳妹;史海欧;王建;徐文田;刘鑫;陈惠嫦;罗炎桢;林珊;王睿;孙菁;柳宪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罗毅萍,卢颂昇 |
地址: | 51001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城市 地下 综合 共建 施工 方法 建筑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廊与地铁共建领域,特别涉及地铁行车舱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建的施工方法及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现阶段,城市综合管廊一般采用明挖或者盾构法施工,对于同路由地铁隧道呈多线并行方式,受道路宽度、地铁车站埋深等影响,隧道纵断面设计比较复杂,或上下、左右叠线,或多线并行同层布置,所需地下空间较大。在车站范围还须下穿地铁附属出入口、风亭,给施工带来一定的风险、对施工组织要求较高。
基于此,迫切需要研究一种新的布置方案,能综合考虑管廊、地铁车站、地铁隧道。在有限的地下空间满足两者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地铁行车舱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地铁地铁行车舱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建的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地铁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建的建筑结构,包括区间盾构隧道,所述盾构隧道内设有一用于将所述区间盾构隧道内的空间沿轴向分隔出两个区域的中隔构件,其中一区域为地铁行车舱,另一区域为沿轴向连续布置的管廊舱或沿轴向间隔布置的管廊舱。
作为优选,所述两个区域水平并排设置。
作为优选,还包括地铁车站,所述地铁行车舱与所述地铁车站的站台层相接的区域与所述站台层相通。
作为优选,所述地铁车站为单层车站或两层车站或多层车站。
作为优选,所述地铁车站为岛式站台车站或侧式站台车站。
作为优选,所述中隔构件为预制件或者现场浇筑件。
作为优选,所述中隔构件的制作材料为钢材、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砌体、石材、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或上述材料之间进行组合的其中一种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中隔构件的纵截面的形状为“I”字形或形或十字形或形或形或一字形或“π”字形。
作为优选,所述中隔构件的结构型式为柱结构或梁结构或板结构或网状结构或者上述结构型式的其中一种组合方式。
作为优选,所述中隔构件的与所述盾构隧道的管片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中隔构件为中隔墙。
作为优选,所述中隔墙包括墙主体及设置在墙主体的顶部的顶纵梁、设置在墙主体,底部的底纵梁,所述顶纵梁与所述底纵梁分别与所述盾构隧道的管片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地铁车站的站厅层位于所述站台层之上;所述地铁车站的顶板为拱形顶板;所述地铁车站通过中板分为所述站台层与所述站厅层。
作为优选,所述拱形顶板包括大管棚、位于所述大管棚之下的小导管排列层及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填充于所述大管棚、所述小导管排列层及所述大管棚与所述小导管排列层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站台层设有用于作为主要受力结构的梁柱体系。
作为优选,所述站厅层的侧壁位于所述中隔构件的正上方。
一种地铁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盾构法进行区间盾构隧道施工;
S2、用于施工区间盾构隧道的配套台车通过了一段区间盾构隧道的车站站台的范围后,在该段区间盾构隧道内施工中隔构件,所述中隔构件将所述盾构隧道内的空间沿轴向分隔出两个区域,所述两个区域包括地铁行车舱及管廊舱;其中一区域为地铁行车舱,另一区域为沿轴向连续布置的管廊舱或沿轴向间隔布置的管廊舱。
S3、施工地铁车站。
作为优选,步骤S3具体包括:
S31、在拟开挖站厅层的位置中的顶板位置打设大管棚及小导管排列层形成拱形顶板,对拱形顶板进行注浆加固;S32、采用双侧壁导坑工法分若干洞室开挖,架设所述站厅层的初期支护,施工站厅层结构二衬,并施工中板二次衬砌。
S33、在盾构隧道内施做临时支撑系统。
S34、从中板向下开挖至车站基坑底部,且架设基底支撑至所述车站基坑底部。
S35、施工所述地铁车站的底板,施工站台层的梁柱体系形成整体受力结构。
S36、拆除临时支撑系统;
S37、破除盾构隧道的与站台层相接的侧壁局部管片,然后由所述地铁行车舱的侧壁开始往外所述车站站台范围扩挖,施作站台层的内部结构及底板表面。
作为优选,步骤S1中,架设¢402管幕对所述拱形顶板进行支护。
作为优选,采用双侧壁导坑工法分6个洞室开挖。
作为优选,分别从盾构隧道的预设线路的两端分别施工隧道分段,最终隧道分段贯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94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固定的应急灯
- 下一篇:一种光控雷达感应LED筒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