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数字园区的数据组织和管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9884.8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3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程鹏;张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盈嘉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盈嘉互联(上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盈嘉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盈嘉互联(北京)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盈嘉智慧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盈嘉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嘉兴乌镇盈嘉千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16/29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庆龙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数字 数据 组织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数字园区的数据组织和管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S1.对整个三维数字园区中的BIM模型数据进行位置化处理得到位置化BIM数据,即整个三维数字园区的BIM模型所对应的GIS空间位置数据;S2.建立整个三维数字园区的BIM模型与其对应的GIS空间位置数据的索引关联;S3.对三维数字园区进行内容采集;S4.构建三维数字园区的场景模型,通过将S3采集的内容填入所构场景模型中,形成多数据组织一体化管理结构,利用该结构对三维数字园区的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本方案通过三维数字园区的场景模型来构建三维数字园区,实现了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的无缝集成,采用BIM数据+GIS数据的综合方式解决了三维数字园区从宏观可视化到微观可视化的一体化管理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园区管理领域,更具体地,提供一种三维数字园区的数据组织和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对建筑实现全细节建模的技术手段,该手段获取的模型叫做BIM模型。每一个BIM模型都是对一个建筑的详细描述,其精度非常高,但是BIM模型是从建筑的设计阶段建立的,是一种模拟真实的三维设计模型。因而没有实际的地理位置,无法与具有真实地理位置的数字园区进行结合。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适用于广域范围的综合性应用体系。该体系基于真实地理环境采集真实数据,以具有地理位置的数据为基础构建信息管理系统。通常情况下,一个广域范围内的数据量是非常大的,GIS通过抽象、拓扑、LOD等方法将广域范围内的数据(如三维模型)进行精简,导致了数据在细节上的失真,如GIS的三维模型都是粗模。
三维数字园区在地理范围上具有较大的空间范围,在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建设的背景下,三维数字园区作为建设基石,必须具备GIS的大范围数据管理能力,又必须具备部分重要地理要素(如建筑)的细节描述。当前的数字园区采用单纯的GIS系统,系统中的三维模型(如建筑、管道、树木)采用的都是粗模,具有地理位置却缺乏细节,并且无法解决非GIS模型(如BIM模型)的接入问题。可见当前数字园区管理系统中必须引入高精度的三维模型数据,并将GIS数据和BIM模型无缝组织起来实现共同管理,形成数据管理的场景模型,来为三维数字园区的建设提供数据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三维数字园区的数据组织和管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案通过场景图的构建来实现园区内BIM数据和GIS数据的关联和集成,完成不同细节程度的园区数据管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三维数字园区的数据组织和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整个三维数字园区中的BIM模型数据进行位置化处理得到位置化BIM数据,即所述整个三维数字园区的BIM模型所对应的GIS空间位置数据;
S2.建立所述整个三维数字园区的BIM模型与其对应的GIS空间位置数据的索引关联;
S3.对所述三维数字园区进行内容采集;
S4.构建所述三维数字园区的场景模型,通过将S3采集的内容填入所构场景模型中,形成多数据组织一体化管理结构,利用该结构对三维数字园区的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
作为优选的,所述BIM模型数据为所述三维数字园区内数据,包括建筑模型、建筑构件、建筑数字化相关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
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S11、基于所述三维数字园区的一个BIM模型文件,提取建筑模型的最外围的建筑墙体构件,获得BIM模型的外围轮廓墙;
S12、基于S11步骤所获取的外围轮廓墙,以底面作投影,获取BIM建筑的投影平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盈嘉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盈嘉互联(上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盈嘉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盈嘉互联(北京)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盈嘉智慧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盈嘉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嘉兴乌镇盈嘉千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盈嘉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盈嘉互联(上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盈嘉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盈嘉互联(北京)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盈嘉智慧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盈嘉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嘉兴乌镇盈嘉千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98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