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双排孔气膜冷却的压力探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1038.X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9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马宏伟;王昱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1/00 | 分类号: | G01L11/00;G01M1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双排孔气膜 冷却 压力 探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双排孔气膜冷却的压力探针,包括探针头部、支杆、引压管、气膜孔、进气管。所述探针头部与支杆焊接,引压管一端安装在探针头部上的测压孔处,从支杆内部穿出。支杆表面加工气膜孔。进气管根据主流流量与温度,调节送入支杆内部的冷却气体流量与温度,并将低温气体通过输气管送入支杆内部,低温气体从靠近探针头部处开始充满支杆的内部并从气膜孔吹出,形成低温气膜保护探针。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在压力探针内部冷却的基础上在探针表面形成冷却气膜,根据来流调节冷却气流的流量和温度,并利用双排孔覆盖范围广并存在叠加效应,能应对复杂恶劣的高温流场,能保证冷却效率,防止高温导致探针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温流场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双排孔气膜冷却的压力探针,能防止探针在流动条件复杂恶劣的高温流场的测试中被高温来流损坏。
背景技术
在实验或工业生产中常需要对流动情况较为复杂和恶劣的高温流场中的压力进行测量,然而普通压力探针没有冷却装置,若直接对高温流场进行测量,探针往往会因过高的温度而变形甚至断裂,若使用简单的单排孔气膜冷却压力探针,气膜孔数量少,加大冷气量可能导致吹风比过高冷气脱体,且冷却气膜覆盖未必能充分应对方向不断变化的复杂流动情况。而多排孔气膜冷却可以产生叠加效应解决上述问题,工业实用性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双排孔气膜冷却的压力探针,能够通过叠加效应加强气膜冷却效果降低探针温度,从而实现在流动条件复杂恶劣的高温流场中进行测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采用双排孔气膜冷却的压力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探针头部、支杆、引压管、气膜孔、转接段、进气管。所述探针头部与支杆焊接,引压管数量与探针头部开孔数对应并将一端安装在探针头部上的测压孔处,另一端从支杆内部穿过,从转接段上的孔伸出。
进一步,在支杆表面加工气膜孔,进气管将低温气体送入支杆内部,低温气体从气膜孔吹出并在来流作用下附着于支杆表面,从而形成低温气膜防止高温来流损坏探针。
进一步,进气管需根据主流流量与温度,调节送入支杆内部的冷却气体流量与温度,从而保持合适的吹风比与温度比。
进一步,压力探针头部外径4到8毫米,长度10到15毫米。
进一步,气膜孔轴线与探针支杆上的滞止点夹角分别在±10度到±30度之间和±30度到±50度之间,孔为直径0.5到1毫米的圆孔。
进一步,气膜孔轴线方向与支杆轴线方向夹角为30度到60度,气膜孔之间、气膜孔与支杆两端之间距离1.5毫米到5毫米,与孔径相协调,保证间距比3到5。
进一步,支杆壁厚1.5毫米到4毫米,根据孔径和气膜孔轴线方向与支杆轴线方向的夹角进行协调,保证长径比3到5。
进一步,进气管根据主流流量进行调节,保证气膜孔吹风比为0.5到1之间。
进一步,进气管根据主流温度调节冷却气体温度,保证冷却气流与主流温度比0.5到0.8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压力探针内部冷却的基础上在表面形成冷却气膜,在气膜覆盖的区域将高温气流直接与探针表面传热变成了高温气流—冷却气膜—探针表面的三温度传热体系。同时根据来流的流量和温度,调节冷却气流的射流流量和温度,并且通过双排孔的叠加效应,保证冷却效率,防止高温流场测试中高温导致探针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采用双排孔气膜冷却的压力探针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一种采用双排孔气膜冷却的压力探针气膜孔剖视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探针头部;2、支杆;3、引压管;4、气膜孔;5、转接段;6、进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10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力传感器
- 下一篇:基于五维光纤传感器的沥青路面动水压力实测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