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井内防护性轿厢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2691.8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9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江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北大高科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28 | 分类号: | B66B5/2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程昭春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防护 性轿厢 缓冲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梯井内防护性轿厢缓冲装置,缓冲机构包括对轿厢进行缓冲的缓冲架,和对电梯井中坠落物进行缓冲的防护缓冲装置;缓冲架包括四个对应分设于电梯井底部四个角落处的弹性支撑柱,和连接于相邻弹性支撑柱之间的连接梁;防护缓冲装置包括处于上方的上缓冲层,和处于下方并与上缓冲层之间具有间隙的下缓冲层;上缓冲层包括处于上方的弹性网层,处于弹性网层下方的海绵层,处于海绵层下方的弹性气垫层,以及盛装弹性网层、海绵层和弹性气垫层的盛装架;下缓冲层包括盛装有水的弹性水垫层;经过三步不同的缓冲阶段后,人体的冲击力被有效缓冲,人体最终平稳停留在弹性网层上,确保人员人身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井内防护性轿厢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垂直升降电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建筑设备应用广泛,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梯维修人员或乘客等人员会因为不慎而坠入电梯井内,造成极高的伤亡率。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坠落在电梯井中的人员进行有效平稳的缓冲,确保人身安全,实用性强的电梯井内防护性轿厢缓冲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井内防护性轿厢缓冲装置,包括轿厢;还包括设于电梯井底部的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对所述轿厢进行缓冲的缓冲架,和对电梯井中坠落物进行缓冲的防护缓冲装置;所述缓冲架包括四个对应分设于电梯井底部四个角落处的弹性支撑柱,和连接于相邻弹性支撑柱之间的连接梁;所述防护缓冲装置包括处于上方的上缓冲层,和处于下方并与上缓冲层之间具有间隙的下缓冲层;所述上缓冲层包括处于上方的弹性网层,处于弹性网层下方的海绵层,处于海绵层下方的弹性气垫层,以及盛装弹性网层、海绵层和弹性气垫层的盛装架;所述下缓冲层包括盛装有水的弹性水垫层;
所述盛装架包括四个分别与各所述弹性支撑柱相对应的竖向支撑杆,和连接于相邻竖向支撑杆之间的水平连接杆;所述水平连接杆包括处于上方与所述海绵层相对应的上连接杆,和处于下方连接于所述竖向支撑杆下端与所述弹性气垫层相对应的下连接杆;所述弹性气垫层的侧面形成有供所述下连接杆匹配卡入的卡槽;所述弹性气垫层包括处于所述卡槽上方的上气垫部,和处于所述卡槽下方向下突出于所述盛装架的下气垫部;所述下气垫部与所述弹性水垫层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海绵层包括弹性网袋和多个填充于弹性网袋中的海绵块;
所述弹性支撑柱包括固定于电梯井底部的外筒,套设于外筒内并向上伸出的内筒,和张设于内筒下端与外筒内底部之间的支撑弹簧;所述内筒的上部设有供下落到电梯井底部的所述轿厢触发的缓冲开关;所述缓冲开关包括枢接于所述内筒侧壁上并在垂直于电梯井内侧壁的竖直平面内摆动的弯钩和卡柄;所述弯钩处于所述内筒外且包括斜向下朝相应的电梯井内侧壁方向延伸的钩杆部,和朝相应的电梯井内侧壁方向弯曲并向上翘起的钩部;所述卡柄处于所述内筒内并沿所述内筒的内侧壁向下延伸;所述弯钩和卡柄通过带有水平转轴的枢接部件与所述内筒枢接在一起,所述弯钩和卡柄与所述枢接部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钩杆部和卡柄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水平转轴配设有驱动所述卡柄与所述内筒的内侧壁压紧的扭簧,所述内筒形成有容置所述枢接部件并与枢接部件相枢接的枢接孔;
所述连接梁连接于所述内筒的上部;所述连接梁包括处于上方的上连接梁,和处于下方的下连接梁;
所述上缓冲层配设有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包括处于上方的上承载装置,处于下方的下承载装置,以及至少两个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梁和下连接梁之间的竖向导向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北大高科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北大高科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26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