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驱动双作用泥浆泵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4680.3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0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市汇润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9/117 | 分类号: | F04B9/117;F04B5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海燕 |
地址: | 245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驱动 作用 泥浆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驱动双作用泥浆泵,包括动力电机、压力油泵、三位四通液动换向阀、液压动力端和泥浆泵头,动力电机与压力油泵传统连接,压力油泵通过管路连通三位四通液动换向阀的P口,三位四通液动换向阀的T口通过管路连通油箱,三位四通液动换向阀的A口和B口均与液压动力端连接,液压动力端与泥浆泵头传统连接,泥浆泵头的下端连通低压管汇,泥浆泵头的两侧分别连通高压管汇。本发明液压驱动双作用泥浆泵能够使泥浆泵排出液的瞬时流量和压力更加平稳,减小波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泥浆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驱动双作用泥浆泵。
背景技术
泥浆泵是地质勘控、油气田开采、特种钻探等岩土工程施工的不可缺少的一种钻井配套设备,在钻探过程中用来给钻杆输送泥浆或清水等介质,主要起冷却、冲洗钻头和泥土的作用。
目前在服役的泥浆泵大部分是传统的机械式曲柄连杆机构驱动往复运动的方式,通常为通过柴油机或电动机通过皮带传动减速、经齿轮减速器减速,再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及导向滑块带动活塞杆及泥浆泵头的柱塞进行往复运动工作,实现泥浆泵头的吸液和排液功能。传统的泥浆泵由于采用了曲柄连杆机构,使得泥浆泵头柱塞的运行速度近似于正弦曲线变化,因而使排出液的瞬时流量和压力也大致呈正弦曲线变化,波动较大。而为了减轻泥浆泵头排出管汇中的流量及压力的波动,常规的技术方案是在泥浆泵头的排出口安装空气包,但这却增加了设备的重量和维护难度。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岩土工程施工对泥浆泵需求,研究一种结构新颖、波动量小的泥浆泵来替代传统的曲柄连杆机构驱动的泥浆泵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驱动双作用泥浆泵,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泥浆泵的排出液的瞬时流量和压力更加平稳,并减小波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压驱动双作用泥浆泵,包括动力电机、压力油泵、三位四通液动换向阀、液压动力端和泥浆泵头,所述动力电机与所述压力油泵传统连接,所述压力油泵通过管路连通所述三位四通液动换向阀的P口,所述三位四通液动换向阀的T口通过管路连通油箱,所述三位四通液动换向阀的A口和B口均与所述液压动力端连接,所述液压动力端与所述泥浆泵头传统连接,所述泥浆泵头的下端连通低压管汇,所述泥浆泵头的两侧分别连通高压管汇。
所述液压驱动双作用泥浆泵还包括控制油泵和二位四通液动先导阀,所述控制油泵由控制电机驱动,所述控制油泵通过管路连通所述二位四通液动先导阀的P口,所述二位四通液动先导阀的T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油箱,所述二位四通液动先导阀的A口和B口分别通过管路连通所述三位四通液动换向阀的两个控制口中的一个,所述二位四通液动先导阀的两个控制口均与所述液压动力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动力端包括第一双杆油缸和第二双杆油缸,所述第一双杆油缸和所述第二双杆油缸一端的腔体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双杆油缸另一端的腔体通过管路连通所述三位四通液动换向阀的B口,所述第二双杆油缸另一端的腔体通过管路连通所述三位四通液动换向阀的A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双杆油缸和所述第二双杆油缸另一端的腔体内均设有缓冲缸,所述第一双杆油缸的缓冲缸通过管路与所述二位四通液动先导阀的一个控制口连通,所述第二双杆油缸的缓冲缸通过管路与所述二位四通液动先导阀的另一个控制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泥浆泵头为两个双缸泵,所述泥浆泵头的四个柱塞分别通过管箍与所述第一双杆油缸及所述第二双杆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泥浆泵头的四个吸入单向阀通过低压管汇并联,四个排出单向阀通过高压管汇并联。
进一步地,连通所述第一双杆油缸和所述第二双杆油缸腔体的管路还连通有充液回路,所述充液回路与所述第一双杆油缸和所述第二双杆油缸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子球阀。
进一步地,所述三位四通液动换向阀的T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冷却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市汇润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黄山市汇润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46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重建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基于3D打印与NFC技术的岩心信息模型建立方法